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分班考试卷及答案【精心整理】.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21:43: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各地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有关古今的成败,(苏轼)总能说出它们的要领。程氏读东汉的《范滂传时,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一样的人,母亲会不会答应我(这样做)呢?”程氏说:“你能做范滂一样的人,我难道不能做范滂母亲一样的人吗?” 等到成年的时候,(苏轼)对古代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常常一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喜欢贾谊、陆贽的文幸。后来读了《庄子,感叹不已,说:“过去我有些想法,没能表达出来,而今读罢此书,真是句句是我的心里话呀!”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当时割裂文

- 21 -

辞、追求怪异的不良文风占据上风,主考官欧阳修正考虑扭转文风,看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又惊又喜。后来(苏轼)拿着信件来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听到此话的人起初喧哗不服,过了很久才信服。

英宗治平二年,(苏轼)进入登闻鼓院任判官。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说过苏轼的名声,所以就想按照唐朝的先例,召 请苏轼进入翰林院,担任知制诰一职。宰相韩琦说:“苏栻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今后自然会被朝廷重用。现在关键是朝廷要培养他,让天下的士人没有不敬畏爱慕佩服他的,都希望朝廷重用他,那时再重用苏轼,人们就不会再有异议。如果现在骤然使他身居要职,那么天下的士人未必认为这样恰当,那样反而拖累了他。”苏轼听说了韩琦的话,(对韩琦非常感激,)说:“韩公是一个以德爱人的人!”适逢苏洵去世,(英宗)踢予苏家金银丝帛用来治丧,(苏轼)婉言谢绝,只求追封(苏洵)官爵。(英宗)于是追封(苏淘)为光禄寺丞。

(苏轼)调任徐州知州。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裕的百姓争着要出逃躲避水灾。苏轼说:“如果富裕的百姓都逃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这里,水就绝不会毁坏城池。”(他)将富裕的百姓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来说:“河水要致坏城池,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污泥和积水,我们这些地位低下的人应当效命于您。”于是(苏轼)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在东南方向筑起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地下,没有被淹没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在那上面建了房屋,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分别守在各个地方,终于保全了城池。(苏轼)又请求调来征夫加固城墙,编排木桩,填以土石,以防备洪水的第二次到来.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 22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处②,松煤浅染饱霜兔③。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①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因被诬陷而被贬黔州,元符元年(1098年)迁戎州。此诗作于黄庭坚初到戎州之时。②石泓:砚台的别称。③松煤;用松烟制成的墨。霜兔;用雪白的秋兔毫制成的笔。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胸次不能平,吐出岁峥嵘,既是黄斌老画竹时的感受,也是作者黄庭坚苦内心的直实再现。

B. “公与此君俱忘形”是指黄斌老和横竹俱屈服于外部的压力,改变了自己的品格,挺直的竹子变成偃蹇。

C. 本诗作者用黄斌老所画横竹的韵,既写出了黄斌老的画技高超,也写出了其性格的倔强不屈。

D. 诗的前两联侧重于借画竹表达人物的品质特征,后两联主要咏叹的是黄斌老画技的高超。

15.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B 15. ①愤懑,对自己被贬官的抑郁不平、愤懑之情;②倔强不屈,借竹子的不屈来表达自己倔强不屈的特怀;③赞赏,对黄斌老的绘画技巧的赞赏。

- 23 -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改变了白己的品格”说法错误。第四句“公与此君俱忘形”,是解释上句“卧龙偃蹇雷不惊”的,竹之所以能不为风雷所惊,是因为斌老画竹时把自己的品格、精神全都灌注渗透在他所画的竹上,与竹融化为一。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诗歌中的“酒浇胸次不能平”和注释中的“黄庭坚因被诬陷而被贬黔州”分析对自己被贬官的抑郁不平、愤懑之情;根据“卧龙偃蹇雷不惊”分析倔强不屈的特怀;根据“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分析对黄斌老的绘画技巧的赞赏之情。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24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用制作衣服的材料表示自己品行高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答案】 (1). 桑之落矣 (2). 其黄而陨 (3). 制芰荷以为衣兮 (4). 集芙蓉以为裳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陨”“芰荷”“芙蓉”“裳”“蜉蝣”“渺沧海”“粟”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秋节期间,在“传统节日与当代价值”的国际学术对话中,一位年轻的外交官,对传统节日给出了一个令人 的定义。她认为节日不仅是传承文化,更是人类追求艺术的极致表达。什么是节日?“节”本意取自竹节,但我们给了它更多的思想内涵——生活在时间的流里,( )。而八月十五这一天,本就是每年十二个圆月中的一个,这“节”便成了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与幸福紧密相连的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