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全】(1-7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0:41: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整理

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是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在论述语言时所讲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概括了社会信息的本质.在传播学中,物理信息和生物信息并不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社会信息具有其本质的特性,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理(1)社会信息具有物质性,这是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共同点.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主要体现在一切精神内容的载体,无论是语言、文字、图片、摄像、还是声调、表情、动作(广义上的符号)等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逊还,这戏讯号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经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得以处理并引起反馈.所以信息是物质性,并以物质载体的形式体现。

(2)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特殊性质,即社会信息的意义性方面.一方面社会信息并不单纯的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还伴随着人的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做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所以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的基本特点也是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且通过这种社会关系传递信息。同时,通过传播,体现了传授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所以说,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4.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社会的传播,同样也具有普遍的系统性。

S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这五种不同的类型也是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也称为信息系统。 人内传播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人际传播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群体传播是更大的系统,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

产出了新的输出物——群体价值和群体规范;组织传播则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传播系统;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

综上所述,任何的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A 开放性系统 B 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C 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D 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6.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社会信息系统的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来的概念,指的是传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什么是传播隔阂?

传播隔阂:指的是传播制度,传播渠道,信息系统的功能因素导致的传播偏差,误解,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8.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

是因为:1、首先是因为在他们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2、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精神交往指的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3、在现代传播学当中,传播指的是以“信息”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两者涉及的对象和范畴没有多大的差异。

9.试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另外,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还具有其独立性和能动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2.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既然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区别,就意味着它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

10.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在行为主义传播学那里,传播基本上是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他们往往 单纯地 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而马克思精神交往理论则不同,它要求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关系。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关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

3、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信息既然是产品,也必然凝结着人的劳动,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信息产品和其他物质产品的共性。

第二章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人类祖先在与大自然斗争中,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手脚分工,渐渐习惯了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完成从猿到人转变的决定性一步,其意义在于,手变得自由了并且能够不断的获得新的技巧和制造工具,是创造精神财富和进行传播活动的重要器官,手脚分工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人类最基本传播手段的语言,也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同时也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其进一步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动力。人类社会及其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正是在这种永不枯竭的动力推动之下,不断走向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

2.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与动物界的传播不同,人类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无穷的创造力。语言的历史,同时也就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

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的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

3.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

4.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什么?其产生有什么意义? 文字是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以我国的汉字载体而言,从早期的石壁画、竹简等到后来的纸张,文字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容易。道路的开拓、驿站、邮政设施的建立,也使得文字信息能够在越来越广大的区域内进行传播。以文字为核心的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大大推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和融合。

5.试述中国的印刷术的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

1.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的基础上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的两大贡献。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宋代的毕昇又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到了元代和明代,中国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铜、铅活字。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广泛流传到东亚和西方各国,其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6.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

1、是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2、古登堡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经过工业革命的推动,迅速跨越了人力生产而进入机械动力和电力生产的阶段。

3、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

4、随之而来的印刷媒介的出现使得举办大规模的公共教育成为可能、是普通平民有可能了解政治和参与政府、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5、印刷事业本身也成长为一种规模宏大的产业,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7.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1.人类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告诉我们,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从自然赋予的传播能力出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

2.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是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累积出现的,是一个日益丰富的过程,也是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

3.传播媒介的进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麦克卢汉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的特性,媒介本身就是传播内容,内容也是一种媒介。 4.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媒介进步对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是无可否认的。

5.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8.试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

哈特的媒介三分法,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和机器媒介系统。

9.什么是信息社会?它具有哪些特点?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信息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信息和知识占据主导地位;2.劳动力的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10.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化和多样化的过程,正在迎来一个重新统合的时代。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如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记忆系统、处理和传输系统、私人信息系统和公共信息系统等;从媒介而言,则有信件、书籍、报刊、电话、广播、计算机等等。

90年代以来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各种不同的媒介功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过去由分散的媒介系统所执行的不同功能,今后将会综合到信息高速公路这一综合的信息传播系统当中。 人类的社会信息系统已经超越了高度分化和多元发展阶段,迎来了重新统合的时代。这是社会信息系统演化中的一大飞跃,同时也意味着找个系统规模更加巨大,结构更加复杂。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简述符号的定义:

在传播学中,符号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简言之,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性?

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

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也称为副语言,不仅仅对语言起着辅助作用,其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意义;2.非语言符号的体态符号,也称为“体态语言”,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语言并用,在形成语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更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

4.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符号的三个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符号化和符号解读);2.传达功能;3.思考功能

5.什么是意义?意义是如何产生的?

意义的定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的精神内容。

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并从中抽象出意义。

6.符号的意义有哪些分类?

1.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2.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3.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

7.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暧昧性和多义性。

1、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在很多场合很难做出明确判断。例如“水果”一词,从典型的水果刀不太典型的水果,其包容范围很大。“西红柿”是属于水果还是蔬菜,一般人很难分清。

2、多义性指一种符号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有时我们判断不准应该属于哪一种。此外,还有同音异义词汇的存在。

8.情境意义指的是什么?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哪些意义在起作用? 情境意义是由一系列情境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

传播社会传播活动中除符号意义外,参与进来的还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情境意义。

9.什么是象征行为?它有哪些特征?

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象征行为的特点,1)是使象征符号的第一层意义向第二层意义发生转变。2)具有智慧性,需要在某一事物和另一事物之间巧妙地建立联想关系。3)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