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讲课稿.doc1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3:41: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以诗言壮志 借景抒豪情 -----《沁园春·雪》讲课稿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是浪漫主义伟大诗人毛泽东的代表作品,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公开发表,立即在全国上下引起轰动,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件盛事。

我们来看词的写作背景。

我们知道,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

1

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抗日前线,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时,眺望北方茫茫的大雪,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课文】

【题解】我们来看课题: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

“雪”是词的题目。作者以雪为题,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

上片中,毛泽东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雄伟壮丽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下片中,纵论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设中国而奋斗。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被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

【赏析上片】

上阕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可分为三层:

2

第一层(从“北国风光”至“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风光; 第二层(从“望长城内外”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写冰封雪飘的雪景;

第三层(从“须晴日”至“分外妖娆”)设想雪后天晴的美景。 我们来赏析【第一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㈠大意:祖国北方严冬的风光,千里江山,坚冰封冻。万里长空,大雪纷飞。

㈡赏析:这三句是对北国严冬雪景的总写。 北国风光-----这一句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北国----点出了作者所歌咏的地域对象,囊括了半个中国。 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登上千米之上的高原远望,视野非常开阔,作者一起笔就创造了一种气势恢宏的意境。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点明季节及其北国风光的特征。 我们来看作者写景的观察角度。

“冰封”----俯视地面,坚冰封锁大地,写出冰的凝然安静;是静态描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