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52: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江 苏 省 南 京 技 师 学 院

五.

年 制 高 职(五 年 制 高 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系 部:计算机技术系 专 业:计算机应用 撰稿人:孙勇霞

二00九年三月

班)

精品文档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 概述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所有高职班的一门基础课。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知识、技术和方法,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具有使用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本课程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本课程目标要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4、倡导目标驱动,强调体验实践

本课程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强调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设计,提供拓展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潜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本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和网络资源;要积极利用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市场对局域网组建与管理方向人才的实际需求,从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将课程知识

.

精品文档

体系分成6个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贯彻“技能培养为主,知识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采用理论教学+实验实训+行业实践3层递进相结合的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育学生掌握网络管理员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内容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建议课程总学时为76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6课时,实训教学40课时。

二、 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程通过比较系统、概括性地讲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 (3)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与其中一些重要概念;

(4)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基本概念、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 (5)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以及Office软件的使用。

2.具体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掌握微型计算机的主流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掌握文字处理的使用方法。 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Internet的使用方法。 掌握数据库处理的基本技能。

掌握局域网组建和进行网络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 (2)技能教学目标

具有熟练使用主流微机操作系统和初步使用常见应用软件的能力。 具有熟练的汉字输入能力。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掌握在windows系统中多媒体的使用方法。

具有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格式化、图文表格混排和打印文档的能力。 具有使用电子表格或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能力。

具有使用Internet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浏览器检索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3)素质教学目标 初步具备辩证思维能力;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 培养朴素的学习观念和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