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时序观念的培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0:32: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历史教学中时序观念的培养

作者:方贞莲

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3年第11期

历史教学中的时序观念,是指在历史叙述中树立时间意识,学会运用时间术语来进行历史陈述;在历史分析时要重视资料文献中的价值与作用;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任务,中外各国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在此认识上高度一致,如:1996年颁布的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性,在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上它强调历史教学要着重培养相对独立但互相联系的5种历史思考能力,把“时间顺序的思维能力”排在首位,它解释说“时序思维能力是历史推理的核心,如果没有历史地看待时间的明确意识,学生肯定会把诸多事件看作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东西。没有强烈的年代学意识;学生就不可能考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解释历史因果联系。”年代学是组织历史思维的智力前提。由于我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采用的是学习主题式的编排,多年的实验表明,由于历史学科时序性强的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基础薄弱等状况,对学生掌握历史造成一定的混乱。所以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又回归历史学科特点,建立基于时序的课程内容体系。

目前,新的教科书采用专题的编写体例,这种编排有助于学生认识同一个历史现象的来龙去脉和发展演变规律,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第一,同类知识过于集中,不利于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第二,内容跨度大,高度概括,加剧了学生的认知难度。第三,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不清晰,学生不容易搞清历史内容的先后顺序。 很多学生学历史感到很混乱,就是没有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最基本的历史时序概念,成为学生认知结构的短板。因此,历史学科的基本时序特征在中学教学中应突出体现和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 一、帮助学生掌握与时间有关的专业术语

包括常用历史分期及其起止时间、历史分期划分依据,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民主义革命时期。这些历史分期及依据,教师新课开始之前就应向学生讲明白,以使学生能有整体的认识。 二、在通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特征 1.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应讲述发生发展的过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其过程相当复杂,所经历时间很长,其中还有反复。教师在讲授时可概括为:议会斗争→革命战争 →共和国成立→克伦威尔独裁→王朝复辟→光荣革命,然后让学生复述其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帮助学生掌握基于时间的“大事记”叙事文体。如,引导学生编制“专题性事件大事记”(如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大事记)、“断代大事记”(如唐朝大事记)、“重要组织大事年记”(如中国共产党90年发展大事记)、“重要人物大事记”、“年度或月份大事记”等。大事记的素材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历史教科书和其他资源整合而来。教学中应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大事记进行思考.

3.每个单元内容新授完后,教师应及时小结,把整个单元事件按时间发展顺序帮助学生梳理。如二战史,整个单元新授完后可这样构建知识网:

4.每个大的历史分期内容新授完后也应给学生梳理。如世界近代史可以构建网络: 三、在专题教学中帮助学生梳理

梳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军事、外交等专题主要内容,进而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如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可这样梳理:

学生一看很清楚,中国近代化特点: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四、引导学生从“原因与结果”“延续与变迁”等视角出发,把握历史观念,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的原因、过程、结果可如下讲述: 前提: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 条件: 海外贸易、殖民扩展——资金 圈地运动——劳动力

18世纪中叶最大的殖民国家——原料、市场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技术

进程:工作机的发明——动力机的发明——交通工具的发明

结果:1.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并扩大——对外扩张——西方先进、东方落后

2.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发展——宪章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学习历史必须要有确切的时间观念,“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按一定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所以要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务的变迁,就必须将这种变迁置于一种时间框架之中。要了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经过,探究某一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离开了时间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针对学生对于“历史”这一概念还没有明确的认识,而对于历史要素的认识学习就首先应从时间上去学习认识,只有把握住时间的脉搏,才能进一步掌握好其他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