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网教2015年-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社会学概论》作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30 9:28: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5年-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社会学概论》作业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总共20分)

1、 法理型统治的典型形式就是科层制。 ( √) 2、 社区赖以维持生计的基本要素是经济。( √ ) 3、 组织的核心是权力的划分。( √ )

4、 卢梭用来解释社会制度起源的理论是社会契约论。( √ )

5、 按照对社会的作用性质可将群体分为积极群体和消极群体。( √) 6、 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 √ ) 7、 人类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是习俗。( √ ) 8、 人格和文化中的核心要素是价值标准。( √ )

9、 全球化的开始阶段是18世纪中叶直到19世纪70年代。( √ ) 10、成人教育是一种常见的发展社会化过程。( √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总共30分) 1、阶级产生和演变和基础是( B )

A社会发展 B社会分工 C私有制的产生 D国家的产生 2、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代社区成员,或者教育新移入的居民,使他们能够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来。这是社区的( D )

A保障功能 B参与功能 C控制功能 D社会化功能

3、社会的基本关系是( A )

A 生产关系 B 血缘关系 C 地缘关系 D 阶级关系

4、当代中国的一个核心社会问题是( D )

A住房问题 B就业问题 C交通问题 D人口问题

5、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社会变迁可分为( B ) A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B社会进化与社会倒退 C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 D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

6、在对分工的分析中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这两个重要概念的社会学家是( B )

A齐美尔 B滕尼斯 C涂尔干 D卢梭 7、构成社区的主体是( B )

A区位 B人口 C 文化 D组织 8、萨姆纳认为,饥饿产生( B )

A社会自续制度 B社会自存制度 C社会自足制度 D宗教制度 9、人们进行社会分工的格局就是( C )

A组织结构 B阶级结构 C职业结构 D文化结构

10、社会问题的起因常常是多种多样的,各种因素导致的后果也是多样的,这说明社会问题具有( B )

A普遍性 B复杂性 C特殊性 D群体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合计15分) 1、社会救济:

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 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2、社会分层:

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 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3、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就是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要争取实现的目的和结果,或者说是组织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追求的某种事实或未来状态。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合计20分)

1、 从历史上看,家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1、原始蒙昧时期

2、血缘家庭 3、普那路亚家庭 4、对偶家庭

5、古典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6、现代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2、人的社会化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人的社会化需要具备些以下条件: 答:

(一)自然基础

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全的神经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大脑,这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必要的自然前提。 (二)社会基础

指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和法律制度、社会规范、价值体系、信仰体系、风俗、种族和民族、家庭、学校、友伴、群众、宗教、职业、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生产方式。这些社会因素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外部条件,它们促使社会化发展的可能性成为现实性。 (三)实践活动

这是个体社会化的内因,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能动因素。个体社会化过程有赖于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赖于个人生理上的禀赋与社会环境的充分接触,有赖于个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如果一个人从小与社会生活隔离,脱离社会实践,即使他具有个体社会化的自然基础,具有健全的神经系统,也不能获得正常人的社会化。例如狼孩的事例,就说明实践活动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作用。正常地参加社会实践,正常地进行社会交往,才能获得正常的社会化。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着人的社会化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如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的经济活动,使人的社会化离不开血缘和狭小的地区范围,造成人的狭隘、保守和落后;以社会化大生产和私有制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一方面使人的社会化范围扩大了,另一方面使金钱至上主宰着社会化过程中的一切;以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使人的社会化不仅扩大到很广的范围,而且渗透着集体主义的精神。

五、论述题(合计15分)

1、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谈谈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答:社会保障基本内容:

(1)社会保险。又称劳动保险,即根据立法,由劳动者及其所在工作单位以及国家三方共同筹资,帮助劳动者及其家属在年老、疾病、工伤、残废、生育、死亡、失业时,避免收入中断、减少或丧失,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社会保险有六个特点:①组织形式上的强制性,立法限定,强制参加。②个人意义上的自助性,先尽义务,后享权利。③集体意义上的互助性,互助互济,满足急需。④资金来源上的多源性,三方筹资,来源可靠。⑤资金利用上的预防性,预防风险,加强安全。⑥资金管理上的储备性,积蓄增值,源远流长。社会保险包括以下五种:①养老或退休保险。②医疗保险。③残疾、工伤或职业病保险。④丧葬和遗嘱保险。⑤失业或破产保险等。

(2)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对盲聋哑残和鳏寡孤独这类社会成员的扶弱助困的慈善性活动。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项目、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统称。狭义的社会福利主要是解决最困难人的最困难问题,而广义的社会福利是为了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即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使人民的合理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

包括:以安排残疾人劳动就业为主的社会福利生产;以解决鳏寡孤独、盲聋哑残以及老幼等的生活保障为主的社会福利事业,例如社会福利院、老年人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疗养院、休养所等;以老年人、儿童、残疾者为对象,提供各种免费或低费的社会服务。 (3)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其它不幸事故的受害者,以及不是主观因素引起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困难户提供物质帮助和赈济性活动。社会救济的对象,城市主要是那些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固定入的鳏寡孤独、残疾盲聋哑和不足以维持当地一般群众基本生活水平的居民。农村主要是无劳动能力、无依靠、无生活来源的老人、残疾人和孤儿,以及因缺乏劳动力、长期患病、人口多而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贫困户。为这些人提供的社会保障项目有:五保供养、定期定量补助或抚恤、临时性救济。社会救济一般采取无偿的方式发放,旨在维持社会每个成员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准。

(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对优抚对象实行优待、抚恤及其他物质照顾和精神鼓励的一种社会工作。人类社会自从出现了国家、军队和战争以后、就产生了社会优抚工作,只是形式和内容因不同国家、因不同时期而异。社会优抚在不同国度虽然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但也具有某些共同性:一是补偿性,即由国家或群众团体对优抚对象损失或丧失的部分给予补偿;二是救济性,即对突然遇到天灾人祸、生活变故的优抚对象,给予临时性的补助,帮助其渡过难关;三是保险性,即通过国家抚恤和定期定量补助,确保优抚对象在年老或丧失劳动力时获得基本的生活需要;四是福利性,即国家或社会对优抚对象提供某种帮助或福利服务。在我国,现阶段优抚的主要对象是烈军属、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等,人数大约有 5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