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1:53: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副食品制造业价格指数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谭玉成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21期
[提要] 食品价格上涨已经成为拉动我国CPI快速上涨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各类食品价格波动已经严重影响了物价稳定。农副食品制造业价格指数受自然资源、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国际金融危机和输入型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工业的生产补贴、市场监管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关键词:食品制造业;价格波动;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9日
近年来,由于货币流动过剩、恶性炒作等原因,造成了农副食品呈现轮番上涨的趋势,于是出现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花你钱”等新词汇。农副食品价格上行势头不减,通货膨胀压力逐增。2011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5%,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总体而言,食品价格上涨幅度一直是CPI增幅的一倍以上。尽管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但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减缓。分析2008年以来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指数及影响因素,有利于认清农副食品价格变动趋势,找出变动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政策措施减少对物价上涨的拉动作用。 一、农副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分析
(一)价格指数达到高点,并出现下降的趋势。依据国家产业分类体系,农副食品制造业主要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两大部分。2007年产品价格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保持了强劲的上涨势头,带动了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从出厂价格来看,也呈现出逐渐上升势头,12月份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当月达到117.03,而上年同期为106.8,上月为117.7;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达到104.6,而上年同期为104,上月为101.5,食品制造业价格上升幅度要小于农副食品加工业。2008年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大幅度提高,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在第一季度达到了最高值。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最高为124,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在随后的几个月内也达到109的最高值。在2008年的第三、第四季度,甚至到2009年的前两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出厂价格指数都呈现下降的趋势。 (二)价格指数谷底以后呈现逐步回升的趋势。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农副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2009年8月,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为92,食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制造业价格指数也在10月下降到了100以下。进入到2010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呈现出了稳步向上的趋势。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2010年11月份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9.7%,涨幅比上月提高1.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4.8%,涨幅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图1)
(三)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波动幅度大于食品制造业。从2008年到2010年3年间,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曲线呈V型走势,市场波动非常明显,最高指数与最低指数相差30左右。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曲线比较平缓,基本上在110~100之间波动。2008年和2010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110和101,明显高于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而2009年,食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基本上保持在100以上,远高于农副食品价格指数。
二、原因分析
(一)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
1、国际市场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受2007年至2008年度全球产量预期大幅下降及当前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农产品价格涨多跌少,尤其是大豆、食用油等价格涨幅较大。2007年底,农产品现货、期货价格分别比上月上升4.09%、9.72%,同比分别上升30.39%、58.65%,其中粮食、大豆等价格涨幅较大。综合全年来看,全年农产品现货、期货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14.63%、32.64%。
2、国内自然条件等因素造成粮食减产。我国粮食已经连续4年增产丰收,增产后进一步增产难度加大,2007年冬全国出现多条大江大河流域严重干旱偏枯气候条件,对2008年夏粮增产构成较大不利影响,造成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依然保持紧平衡状态,农产品价格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根据近十年来的经验,我国食品价格上涨存在大约3年左右的短周期,国内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农民和企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生产,劳作成本提高。因此,2007年第三、第四季度是食品价格上涨的高峰期,受价格上涨翘尾因素影响,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出厂价格到2008年的第一季度达到了最高值。随后,消费价格涨幅呈现前高后低、小幅回落趋势,直接影响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走势。
3、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农副食品价格指数回落。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随后,美国政府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美国政府以440亿收购美林等,并迅速漫延至全球。英、法、德等国纷纷向金融市场注入资金,但是,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12月,全球多家央行再度同步大幅降息。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和国际贸易环境动荡,并出现了滞涨。我国各类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同样面临较大风险,农副食品出口压力增大,食品工业价格指数也降至低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政府主导经济刺激措施阻碍了经济短期下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推出本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并通力合作共同抵御经济大萧条以来大灾难。美国推出了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计划、欧盟提出2,0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国政府为保经济稳步增长,在当年也推出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主要通过拉动内需保经济发展。到2009年第四季度,我国经济初步启稳,各种经济指标呈现出稳步上扬的走势,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开始上扬。到2010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11.9%,经济过热迹象明显,物价上涨压力大,通胀压力显现,2010年10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4.4%,2011年7月,CPI再创新高,再次突破6月高点,达到6.5%。食品价格上涨仍是7月通胀的主要推手,本月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此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连续上涨令PPI也水涨船高,创下34个月的新高点。
5、输入型通胀等因素推动价格指数上涨。2009年下半年,受全球流动性充裕、世界粮食价格居高不下、油价高位运行、国际局势动荡等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持续上升,输入性通胀继续加剧。2010年国内农产品价格、食品价格前低后高,一路上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0.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升7.2%。进而造成农副食品工业价格指数持续走高。各类农产品价格指数第四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薯类提高23.6个百分点,稻谷提高7.53个百分点,油料提高8.86个百分点,糖料提高11.98个百分点,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加大了向下游的传导作用。2010年食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7月份以后加速上行,11月达到峰值11.7%,12月回落至9.6%。全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2%,为CPI增长贡献率近70%。 (二)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
1、产品产量变化。2008年第一季度,除冷冻饮品因季节原因外,其他所有农副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大米、小麦粉、鲜冷藏冻肉同比增长达到了30%以上;在食品制造业,饼干和速冻米面食品同期增幅分别达到了74.45%和51.11%。到2009年第四季度,因终端产品市场价格指数传导机制的影响,所有产品产量虽然也得到了较快增长,但大米、精制食用植物油、方便面等产品增速都出现了回落。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回暖,除成品糖、速冻食品、味精、冷冻外,其他产品均实现了较快增长。 2、产品销售及库存分析。在市场经济调节机制下,各种食品的生产与销售也随着市场价格上涨。到2008年第一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工业销售值分别增长了43.21%和32.7%,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42和6.55个百分点。2009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增长带动市场回暖,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销售持续好转,到11月份,销售值分别增长17.4%和18.9%,比前几个月分别加快了1.1和1.6个百分点。2010年,随着生产的加快及价格的提高,全年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工业的销售值分别增长29.8%和26.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2.4和7.8个百分点。
3、食品进出口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2008年前食品进出口贸易基本上是出口额略大于进口额,有小额贸易顺差。2006年顺差46.8亿美元,2007年顺差16.7亿美元。从2008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