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与葬礼 -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2 6:15: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活着与葬礼

1450517 国钰

在陌生人中孤独的旅行,不是为了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寻找爱,而是去寻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份事业,一生的羁绊。在各个文化都在融合的现今,宗教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人性与价值剧烈碰撞。时代变迁,命运沉浮。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与最痛苦的命运。两根故事线,一大家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的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的诗篇,充满悲剧的美感。

第一代的梁亦清对玉的痴迷,以至于殚精竭虑的完成郑和下西洋的创作,最后累倒,永远的见不到自己平生本应最宏伟创作,他的命运是悲惨的。 第二代的韩子奇虽然重震奇珍斋的威风,但晚年的他又失去了一切,纠缠于君璧,冰玉姐妹二人之间。在他的骨子里,除了知恩图报,勇敢,忍耐还有懦弱,面对妻子的迂腐和蛮横,只能半睁半闭,面对冰月的离去,只能任其伤心离开,面对新月的孤独,只能默默地忍受。原以为的璧儿知书达理,结果这个饱经沧桑的女人,亲手葬送了丈夫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家业,亲手迫害了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老侯一家,亲手赶走了自己的胞妹,亲手葬送了天星的爱情,亲手扼杀了新月心中对母爱的渴望,亲自拆散新月和楚雁潮,亲手卖了丈夫心头的玉,她爱财,她不知恩图报,她专制,可是又不得不可怜这个饱经风霜,危难时刻独自一人抵挡的妇人,可怜这个丈夫背叛自己,妹妹也背叛自己的妇人。梁冰玉,一个不幸却又幸运的人,幸运的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她能够进入燕园,进入牛津,但她又是不幸的,父母早逝,第一次情感的失败给她留下的阴影让她拒绝了深爱她的奥利弗,她最终找到的喜欢的人却是她的姐夫,她敢爱敢恨没有错,可是那是她姐姐的丈夫呀,她如此执拗,最终使她抛弃女儿远离家乡。

第三代的天星和新月的命运也是如此坎坷,一个憨厚老实,一个清纯善良,却因长辈的错误而遭遇悲惨,天星因此未能与他最在意的容桂芳在一起,为了不伤害淑彦,为了不刺激妹妹,为了不使这个家破碎,他只能默默忍受。而新月与志同道合心灵相契的 楚雁潮也因韩太太的阻止而身心疲惫。他们之间的爱是矢志不渝的,是纯洁的,是高尚的。当他们共同抵抗病魔,当他们共同写译文追求自己的梦想,当楚雁潮亲身跳下墓穴的时候,一股潮流涌过我的眼眶,这就是纯洁而高尚的爱情吗?

通过一个玉器世家的几代兴衰,唱出一曲人生的咏叹。全书前面部分还在请缜意密,精心刻画,到后半部分已如大潮汹涌,不可遏止。这是玉的长河,不,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到新月之死,我实在是无法抑制,不能不涕泗横流。如果不是把人生的真谛写得如此深邃,如此动情,能有如此摧肝裂胆的艺术魅力吗?

霍达在后记中提到,她追求一种美,一种人生之美,一种艺术之美。她相信人们本能地而非理智地向往纯美纯情的意境,美不必强迫人接受。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提到:德国美学家们一般把艺术分为“空间性的”和“时间性的”,

空间艺术的主要功能是状物,时间艺术主要功能是叙事抒情。而霍达却做到了两种美并驱齐驾,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又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

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是人作为人的自然本性。“把人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因为人虽是一种动物,却具有一般动物所没有的自觉心和精神生活,人道主义可以说是人的本位主义。”、“人情味就是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东西。”这一观点,在这本书中也处处可见:“你不是一只小鸟、一颗小草,你是一个人,人是大自然最光辉的杰作,地球上最顽强的生命!不要低估它,不要放弃它,要珍惜属于我们只一次的宝贵生命。我们都有生活的权利,爱的权利。”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语言中文字只是代表观念的一种符号。霍达却能用一个个符号,将“人”的观念和意义表现出来,塑造出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这也正符合了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所提出来的观念。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可以忘却,人生可以忘却吗?人生是一部书吗?不,书成之后还可以删改,人生可以删改吗?人生从来没有蓝图,度过了人生,才算完成了人生。历史从来都是即兴之作。而当它成为历史,才被千秋万代喋喋不休的评论。”没错,葬礼举行之前的每一个瞬间,才是生命本来的样子。读罢之余,我在日记里写下了一段话:亲爱的自己,如果哪天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就可以看一看《穆斯林的葬礼》,它唯一可以教会你的,就是那一份纯真的感动。

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 月,象征这纯洁、善良、明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