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设备介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0:22: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网络安全设备

1、防火墙

防火墙指的是一个有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可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 1、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 2、防止不安全的协议和服务 3、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 4、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 5、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与警告 6、防止外部对内部网络信息的获取 7、提供与外部连接的集中管理 1、网络层防火墙 一般是基于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应用、协议以及每个IP包的端口来作出通过与否的判断。防火墙检查每一条规则直至发现包中的信息与某规则相符。如果没有一条规则能符合,防火墙就会使用默认规则,一般情况下,默认规则就是要求防火墙丢弃该包,其次,通过定义基于TCP或UDP数据包的端口号,防火墙能够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特定的连接,如Telnet、FTP连接。 2、应用层防火墙 针对特别的网络应用服务协议即数据过滤协议,并且能够对数据包分析并形成相关的报告。 传统防火墙是主动安全的概念; 因为默认情况下是关闭所有的访问,然后再通过定制策略去开放允许开放的访问。 主要是一款全面应对应用层威胁的高性能防火墙。可以做到智能化主动防御、应用层数据防泄漏、应用层洞察与控制、威胁防护等特性。 下一代防火墙在一台设备里面集成了传统防火墙、IPS、应用识别、内容过滤等功能既降低了整体网络安全系统的采购投入,又减去了多台设备接入网络带来的部署成本,还通过应用识别和用户管理等技术降低了管理人员的维护和管理成本。 防火墙部署于单位或企业内部网络的出口位置。 1、 不能防止源于内部的攻击,不提供对内部的保护 2、 不能防病毒 3、 不能根据网络被恶意使用和攻击的情况动态调整自己的策略 4、 本身的防攻击能力不够,容易成为被攻击的首要目标 定义 主要功能 主要类型 主动被动 下一代防火墙 (NGFW) 使用方式 局限性

2、IDS(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即通过从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节点收集并分析信息,监控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或者是否存在入侵行为。入侵定义 检测系统通常包含3个必要的功能组件:信息来源、分析引擎和响应组件。 1、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包括收集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入侵检测利用的信息一般来自:系统和网络日志文件、非正常的目录和文件改变、非正常的程序执行这三个方面。 2、信号分析 工作原理 对收集到的有关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等信息,是通过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这三种手段进行分析的。前两种用于实时入侵检测,完整性分析用于事后分析。 3、告警与响应 根据入侵性质和类型,做出相应的告警与响应。 它能够提供安全审计、监视、攻击识别和反攻击等多项功能,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在网络安全技术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实时监测:实时地监视、分析网络中所有的数据报文,发现并主要功能 实时处理所捕获的数据报文; 2、安全审计:对系统记录的网络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异常现象,得出系统的安全状态,找出所需要的证据 3、主动响应:主动切断连接或与防火墙联动,调用其他程序处理。 1、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IDS):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是早期的入侵检测系统结构,通常是软件型的,直接安装在需要保护的主机上。其检测的目标主要是主机系统和系统本地用户,检测原理是根据主机的审计数据和系统日志发现可疑事件。 这种检测方式的优点主要有:信息更详细、误报率要低、部署灵活。这种方式的缺点主要有:会降低应用系统的性能;依赖于服务器原有的日志与监视能力;代价较大;不能对网络进行监测;需安装多个针对不同系统的检测系统。 2、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IDS):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方式是主要类型 目前一种比较主流的监测方式,这类检测系统需要有一台专门的检测设备。检测设备放置在比较重要的网段内,不停地监视网段中的各种数据包,而不再是只监测单一主机。它对所监测的网络上每一个数据包或可疑的数据包进行特征分析,如果数据包与产品内置的某些规则吻合,入侵检测系统就会发出警报,甚至直接切断网络连接。目前,大部分入侵检测产品是基于网络的。 这种检测技术的优点主要有:能够检测那些来自网络的攻击和超过授权的非法访问;不需要改变服务器等主机的配置,也不会影响主机性能;风险低;配置简单。其缺点主要是:成本高、检测范围受局限;大量计算,影响系统性能;大量分析数据流,影响系统性能;对加密的会话过程处理较难;网络流速高时可能会丢失许多封包,容易让入侵者有机可乘;无法检测加密的封包;对于直接对主机的入侵无法检测出。 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对网络传输进行即时监视,在发现可疑传输时发出警报或者采取主动反应措施的网络安全设备。绝大多数 IDS 系主动被动 统都是被动的。也就是说,在攻击实际发生之前,它们往往无法预先发出警报。 作为防火墙后的第二道防线,适于以旁路接入方式部署在具有重使用方式 要业务系统或内部网络安全性、保密性较高的网络出口处。 1、误报率高:主要表现为把良性流量误认为恶性流量进行误报。还有些IDS产品会对用户不关心事件的进行误报。 2、产品适应能力差:传统的IDS产品在开发时没有考虑特定网络环境下的需求,适应能力差。入侵检测产品要能适应当前网络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 局限性 3、大型网络管理能力差:首先,要确保新的产品体系结构能够支持数以百计的IDS传感器;其次,要能够处理传感器产生的告警事件;最后还要解决攻击特征库的建立,配置以及更新问题。 4、缺少防御功能:大多数IDS产品缺乏主动防御功能。 5、处理性能差:目前的百兆、千兆IDS产品性能指标与实际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3、IPS(入侵防御系统)

入侵防御系统是一部能够监视网络或网络设备的网络资料传输行定义 为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设备,能够即时的中断、调整或隔离一些不正常或是具有伤害性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 1、串行部署的防火墙可以拦截低层攻击行为,但对应用层的深层攻击行为无能为力。 2、旁路部署的IDS可以及时发现那些穿透防火墙的深层攻击行为,作为防火墙的有益补充,但很可惜的是无法实时的阻断。 3、IDS和防火墙联动:通过IDS来发现,通过防火墙来阻断。但由于迄今为止没有统一的接口规范,加上越来越频发的“瞬间攻击”(一个会话就可以达成攻击效果,如SQL注入、溢出攻击等),使得IDS与防火墙联动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不显著。 产生背景 入侵检测系统(IDS)对那些异常的、可能是入侵行为的数据进行检测和报警,告知使用者网络中的实时状况,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处理方法,是一种侧重于风险管理的安全产品。 入侵防御系统(IPS)对那些被明确判断为攻击行为,会对网络、数据造成危害的恶意行为进行检测和防御,降低或是减免使用者对异常状况的处理资源开销,是一种侧重于风险控制的安全产品。 IDS和IPS的关系,并非取代和互斥,而是相互协作:没有部署IDS的时候,只能是凭感觉判断,应该在什么地方部署什么样的安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