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革命 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15:32: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的革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张白纸,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在大三实习的一段时间,我心里总是感觉很迷茫。每一堂课总是担惊受怕、提心吊胆的,生怕自己讲得不全面、学生不能理解、教学效果不明显。这个假期,吕校长给我送来了精神的食粮--《蔡林森传》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触动良多。它如一盏指路灯,为我指引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哲学家尼采曾评说人的伟大和可爱。他说: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人是一座桥梁而非终点;人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人是一个跨越的过程而非完成。他还说,人的新的荣耀,不是来自所来之处,而是将要前往的地方。蔡林森的伟大与可爱,就在于他永远去一座又一座桥梁,永远在跨越,永远向着前往的地方。正是这样,蔡林森心中有一块精神高地走过,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精神气质,体现了一种强势的精神力量。“教学革命”是蔡林森对当前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现状的大声疾呼,是他多年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之谈,凸显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拳拳之心。正如小平同志当年称“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一样,蔡林森校长将他的新著定名为“教学革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教学改革的广泛性、深刻性和艰巨性。通过对蔡校长的名著的阅读,我深受教育,下面谈一下个人体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四清”打造了洋思和永威。“先学后教”的可贵之外,在于让学生走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先探索,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产生障碍,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先学”势必把学生一开始就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成为“后教”的依据及重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科书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在课堂之外学习。因此,“先学后教”不仅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更是突显和落实教学核心的问题。这样的教不是盲目的,不是随意的,势必使以学定教的理念和原则落到了实处。其实,这一模式,不仅是“先学”,而且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所以“先学后教”不仅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更是突显和落实教学核心的问题。无疑这是正确的,是科学的,是先进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对数学课堂的大量观察中,或者是我们自己上数学课,我们可以发现发现一种普遍的现象:让学生说数学比做数学的机会多得多。这是否本末倒置?存在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是不是在于我们的数学教学过于迷恋集体作业的方式了?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当在教学中呈现一个问题情境后,经常看到的是老师很快就请学生起来作答,这几个学生把问题解决了,这时候教师似乎就相信全班学生都会了。这就是所谓集体作业的教学方式。我们老师之所以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也许是它既能活跃课堂又便于控制教学节奏和进程吧。可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在这样的方式下,那些中等学生和思维计较慢的学生是否也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体验,我们仍不得而知,但我们有理由为他们感到不安,因为他们也许是看到大家都举了手,也跟着举手,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我们其实并不清楚。为此,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建议是:要把学生的独立的、个别的作业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

这其实牵涉到了一个问题,是“说数学”重要,还是“做数学”重要。 记得去年我在实习数学教学工作时,有一次,我的班里有一个男孩,因为一直为学不好数学而苦恼,他问我有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当时我没有马上答应教他,只写了一些数字和一些习题让这个学生进行解答,我看她都做对了,就肯定他——已经懂了。这男孩既高兴又惊异地问他:“老师,难道不用背概念吗?”我又肯定地回答:“不用。”接着,这个男孩又要求我给他补习一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直到学会了才罢休。后来,这个男孩判若两人,仿佛治好了心病似的,对数学的恐惧感消失了,不到一年,他的数学成绩从“合格”上升到“良”的等级行列。我想,我对这位学生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引导,就是“会做数学”比“会说数学”更重要。

有一次我去柳州高中听了一节高二年级的数学课,这节课课题是:教学《平行与垂直》,教师巧妙的借助折纸实现有效建模。在课中组织了三次 “折纸”活动,不仅凝练了教学环节,更让学生在亲历知识生成过程。第一次折纸,研究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最大可能地通过学生的思考、想象、动手操作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通过两次分类、分层理解,提高学生

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研究意识。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第二次折纸,探究平行线的特性,揭示互相平行的概念。第三次折纸,探究垂线的特征,揭示出互相垂直的概念?? 这节课始终以做数学为主旋律贯串始终,老师少教学生反而多学,让人感到踏实、有实效性。老师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学生自己去做数学,从做中学。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必须独立思考,都能够自主探究;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可能发现问题,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在这里,“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从这里,我们还能体验到:改变“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倾向,采取“先学后教”、“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是必要的、而起是十分有效的。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所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总是在某种场合适用,某种场合不适用。但其精神实质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中老师的越俎代庖,这些都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总之,我认为,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先学后教,先做后说,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再不要发生“满堂灌”、“题海战术”、“疲劳战术”了,提高课堂效率是当务之急。

下面我谈谈我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理念的理解。 一、\先学\学生自学教材,克服传统教学中的越俎代疱.

来谈谈先学,蔡林森校长的理念,在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十五分钟看书自学,十五分钟前要加一分钟辅导,这段至关,在分钟里老师要列出本节课提要、板书、学习,分钟辅导学生自学瞎看,提要、板书、学习不,学生自学起来就没方向,这看似简单的一分钟却是要在老师课下仔细琢磨,提炼升华的东西,用好了分钟学生在接下来的十五分内就能学习效能,事半功倍.当然这十五分钟也机械的十五分钟,比如老师可以把分成几段,本节课的要点让学生分段分节的自学,学生自学并测试完每个要点后分组,分享下各自心得.反观去年实习时我的课堂,讲得多,学

生听得累;满堂问,学生照本宣科答却不懂;课余作业都对,考试却一塌糊涂.这样的课,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轻轻松松,其实学生不动脑筋,学习就谈不上.先学不只是学习,还包括当堂检测.检测完就\后教\环节.教的是检测中出错的问题.

二、\后教\好的课堂应有学生参与全过程,少讲精讲,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结构中,学生自学结束后,就了\教\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而此环节的也10分钟左右,这就决定了教的内容要少而精.教师只须教教材内容的难点.只教学生不会的,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由此可见,教的过程是学生自学环节的延续和深化,是学生在最后环节——\当堂作业\中易出错或出错的.在\教\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当堂训练\

在平时教学中,老师有时有拖堂的坏习惯,有时追求教学进度一味的讲解例题,学生做题练习,将本节课需要的作业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作业,占用了学生的休息,而且在课后,许多学生不会专注地对待作业,草草了事,应付作业,更有甚者抄袭作业,作业质量差,教师从作业中无法发现真正的问题;最后学生考试一塌糊涂,教师只得剂课,占课来弥补.“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坚决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独立快速地完成作业,如竞赛、考试等形式。当堂训练要达到准确检测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准确信息的目的,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展性的作业。

蔡林森的教育、教学经验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三句话: 1、学生能成才教师教的,是他学的.

2、教师进课堂的任务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

3、什么叫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才叫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学方法

在永威学校,蔡林森校长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实行“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严格要求师生做到“能在课堂上掌握的东西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

“四清”的实质是使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达到人人过关,人人满分。把老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先学,等于给学生建了四道防线,教师、学校都认真把关,认真对待每天没学好的知识,就不会出现平时不注意,考试时发现问题严重,积重难改。

“四清”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重点是差生,可以使差生尽快赶上来。堂堂清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考场上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能理解、记忆的知识力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要想达到堂堂清,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想方设法使学生暴露问题,再针对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安排和使用。

怎样才能发现问题呢?我想可以设置以下八个环节: 1、学生自学时要确保认真、专注;

2、检测时要选择后进生上台板演,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

3、学生在做检测题时,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巡视,决不能走过尝闲逛,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搜集学生做题当中的错误,并把错误进行分类,看这些问题中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并进行分类,分类是为后教做准备;

4、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更正,也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什么情况,思维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5、通过提问为什么,让学生讲清每个解题步骤的依据是什么,有时还要追问,以达到一定的深度;

6、通过指导学生相互对改检测所学内容,从中发现问题;

7、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知道课堂上板演的问题解决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还要鼓励学生把个别问题提出来,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来解决,不行的话再由老师来解决;

8、通过看学生能否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而发现问题,如果不能,说明有问题。 当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应对,看下课后有多少不会的学生就是日清的对象了,日清对象就要求老师帮助其抓好时间去补漏。我们不要怕发现问题,就怕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就是老师以后工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毕。当天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