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病句辨析(教师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22:57: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考病句辨析专项训练

知识讲解 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七类,现归纳如下: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 、成分赘余 、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 、不合逻辑。

语病辨析口诀:“压缩句子找主干,主干无病找枝叶”。

考点1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定语位置不当

1.定语与中心语位置前后易位

例①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输美轮胎征收关税限制。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希望中国政府在适当时候采取有力的反制措施。

①句中,“关税限制”应为“限制关税”。 2.定语误放到状语的位置

例② 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②句中,“古色古香”不应作“印”的状语,而应调到“青铜器”前作定语。 3.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短语;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性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e.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略记为“领属数量动形名”。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例③ 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例④ 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③句中,应将“无数”放在“临场”之前。④句中,应将“两千多年前”调到“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之后。 (二)状语位置不当 1.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⑤ 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例⑥ 这次会议对节约能源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⑤句中,应将“详细的”调到“介绍”前作状语,把“的”改为“地”。⑥句中,把本来应该作状语的成分放到了定语的位置上。要将“广泛的”调到“交换”前,把“的”改为“地”。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多项状语排列的一般顺序如下: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词或短语;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d.表情态或程度的副词。 例⑦ 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

⑦句中,“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 (三)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位置不当

例⑧ 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在“把”字句中,“没有”“不”应放在“把”字前。

2.介词位置不当

例⑨ 生物老师正在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青蛙用绳子绑在试验架子上。 表对象的“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绑”并置于它的前面。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例⑩ 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

“不但……,而且……”是表递进关系的复句,前面讲的是“他”的情况,后面讲的也是“他”的情况,主语相同,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不但”应放在“他”后。 (四)分句位置不当

例(11) 家乡建设的可喜变化,不仅体现了社会制度的优越,而且证明了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递进关系的复句,后一句应在前一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深一层。应改为“不仅证明了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而且体现了社会制度的优越”。 (五)并列的词语、短语语序不当

例(12) 2009年9月8日至10日,国务委员马凯到深圳市调研,深入分析和了解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例(13)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12)句中,应将“了解”与“分析”对调。(13)句中,应将“使用了……即可充电”四句的顺序调整为“使用了太阳能电池,有光即可充电,能耗较低,具有指纹识别功能”。

考点2 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以下类型: 1、主谓搭配不当。

如: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的改善。主语“水平”与谓语“改善”不搭配。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动宾搭配不当。

如: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此句可以说“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如后一个小分句那样,也可以说“增加石油储备”,但不可以说“建立石油储备”。这句话的第二个分句可改为:美国、印度等国纷纷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或增加石油储备。 3、主宾搭配不当。

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国家”一句中,“工业和农业”不能成为“国家”,主宾搭配不当。

4、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一句中,动词“打扫”与补语“整整齐齐”不搭配。 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的情况具体可分三类。

其一,定语和中心语不搭配。如“我们有吃苦耐劳的人民,又有优裕的自然资源。”“优裕”不能修饰“自然资源”,可改为“丰富”。

其二,状语和中心语不搭配。如:要掌握走私贩活动的规律,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稳准狠”不能修饰“识别”,可改为“更好地”。

其三,补语和中心语不搭配。如:一到晚上,他就吓得胆小如鼠,不敢出门。“胆小如鼠”不能作“吓”的补语,可改为“胆战心惊”。 5、一面与两面不搭配。

如: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情。本句中,

1

高考病句辨析专项训练

“白眼”与“青睐”属于两面,而“温情”则仅一面,不能搭配。 6.否定与肯定顾此失彼搭配不当。

如:“到底要不要学好语文?是不是只要学好数理化就可以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句中,该“答案”就顾此失彼,这是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的典型例子。

知识点3 成分残缺

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句子成分赘余,指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

(一)成分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1、主语残缺2、谓语残缺3、 宾语残缺4、关联词残缺 1、主语残缺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句首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等,改这类病句一是将介词及介词连带的方位词删去,二是保留介词短语作状语,后边加上适当的词作主语。

注: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抓重点介词(由于、通过、经过、由于、为了) (2)暗中更换主语而主语残缺

注:不能把前一分句的宾语当作后一分句的主语。 (3)定语过长,丢掉了中心词,造成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1)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一个头,造成谓语残缺。 (2)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 3、宾语残缺

宾语是动词谓语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用在动词之后,回答“谁”或者“什么”这类问题。及物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解决、发展、开展、采用、扩大、提高、抓紧、进行”等。

注:缺谓语动词的宾语误把宾语的修饰语当作宾语,把及物动词当成了不及物动词用。

4、关联词残缺,关联词语往往成对出现,在修改病句题中一旦看到关联词,要有意识地检查,是否有残缺。 5、介词残缺,注意动词前面状语,看是否缺介词。

考点/易错点

从单句的角度讲,成分残缺最常见的是由于在主语前滥用介词“对、通过、在”等,使作主语的词语作了介词和宾语,句子没有了主语。

知识点4 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包括1.主语赘余2.谓语赘余3.宾语赘余和修饰成分赘余 从赘余的性质来看,可分:堆砌词语、词义重复、画蛇添足等。

句子结构已经完整了,句意已经明确了,如果再多出些不必要的词语,就会出现成分赘余的毛病。常见成分赘余的毛病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堆砌词语 2.语义重复

3.虚词多余(画蛇添足)

考点/易错点

不能抓住标志性词语,清晰辨别堆砌词语、词义重复、画蛇添足成分赘余的现象。

知识点5 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造成结构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1)两种同义格式杂糅

有的时候,一个意思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尽管是同义格式,总有些差别,应根据不同语境和要求,选取最适合的一个。如果举棋不定,把两个都用上了,就犯了杂糅的毛病。

如:

①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同义,用一个即可。) ②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秸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要么用\主要成分是……等\,要么用\是由……等配制而成的\,不能将二者糅在一起。)

③从1987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他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把\从……开始\和\以……为起点\糅在一起了,改\从\为\以\。)

(2)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

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或分号,如果误用连接并列成分的顿号,就造成分句糅合的毛病。 例如:

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小张……兼任报幕\和\开场……由她编导\是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其间误用顿号,\兼任\一词径直管到\节目\,造成杂糅和搭配不当的双重毛病。)

考点/易错点

由于句子本身过长或定语太长,导致无法检查出句子结构混乱的问题。 附:一、成分残缺的解题方法: 1.看见介词开头,检查是否主语残缺

2.看见多个分句,检查是否偷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 3.看见多个分句,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检查是否缺谓语 4.看见动词后宾语过长,检查是否带有宾语中心语 5.看见关联词(注意分句逻辑关系)检查关联词是否残缺 6.注意动词前面状语,看是否缺介词 二、成分赘余的解题方法: 1.滥用同义词,造成语义重复 2.看见关联词连用,检查是否语义重复

3.看见多个否定词,检查是否语义重复,表意相反 4.看见数量短语,检查是否表约数的词语重复 三、结构混乱的解题方法: 同义句式,检查是否杂糅。

知识点6 语意不明

1、费解

① 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2

高考病句辨析专项训练

②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从字面上看,好象59岁以下和100 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作者的意思大概是“60岁以上的”。) 2、歧义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①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应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 ②在几天时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 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 (2)两各解释都可能。

①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 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②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 一种权威著作”。) ③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3)把读者引入歧途。

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 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如果按照字面讲,就是误入歧途。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作者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②制造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 万多人口。

(照字面看,这619万人都淹死了。 作者的本意该是:直接淹没豫皖两省拥有619万多人口的13个县。)

知识点6不合逻辑

这里要先界定一下病句中所说的“不合逻辑”的外延。首先,“语法不是逻辑”,例如“白马不是马”,这个句子结构是正确的,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是正确的,“白马”概念和“马”概念是种属关系。但从语文字面的意思角度看“白马”应该是“马”才对。其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这么说,都懂得它的意思,交际双方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很不热闹的意思,但实际上等于“好热闹”,甚至程度还要加深。以上两种都不属于“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 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相矛盾

①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突然”和“渐渐”矛盾。)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③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④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有”与“没有”矛盾,改“没有”为“唯一”)

2、范围不清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拚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拚命向上爬,但是终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素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② 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

的?) 4、 主客倒置

① 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