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大华山镇镇域规划说明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3:17: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部分 规划说明

第一章 规划背景及规划范围

1.1规划背景

大华山镇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北部偏西,镇域用地96.64平方公里,是平谷区北部重要的农业经济发展地区。被誉为“京郊大桃第一镇”,

2005年6月份,平谷区大华山镇人民政府委托我院编制《平谷区大华山镇镇域规划(2006-2020年)》。

编制该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批复精神,及时抓住发展机遇,适应平

谷区及大华山镇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空间需求,在《平谷新城规划(2006-2020年)》的框架指导下,统筹协调、宏观引导镇内各项城乡建设,协调大华山镇和北京市域、平谷新城及周边乡镇的关系,利用大华山镇的自身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潜能,推进城镇化进程,改善地区整体环境形象,并充分考虑新形势下大华山镇的发展目标及区域定位,协调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以保证该地区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本次规划将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平谷新城规划(2005-2020年)》为依据,充分贯彻总体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

本着协调区域经济联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关系的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观,通过对大华山镇现状的分析、自身定位、未来发展趋势的合理预测,确定镇区发展的空间战略及用地布局。

本次镇域规划的编制,得到了平谷区人民政府、大华山镇镇政府、平谷区规划局、平谷区旅游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和支持。规划过程中多次同大华山镇政府、平谷区规划局等各有关部门讨论协商,并形成最终的镇域规划方案,规划方案经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年第21期技术委员会审查,原则通过。

本镇域规划于2007年至2008年初多次向平谷区大华山镇镇政府、平谷区规划局等各委办局、平谷区区政府、平谷区区委做出汇报,并根据相关意见修改后逐一通过。

1.2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平谷区大华山镇行政区界,规划总用地96.64平方公里。

第二章 镇域概况

2.1 位置及外部交通

大华山镇位于平谷区西北部,东南距区政府驻地15公里,北与密云县交界,南与平谷王辛庄镇为邻,东与镇罗营镇和熊儿寨乡接壤,西与刘家店镇毗邻,镇政府所在地距东直门直线距离66公里。全镇辖

平谷区大华山镇镇域规划

20个村委会,30个自然村。总面积96.64平方公里。镇域内现有胡熊路、平关路两条区级公路呈十字交叉穿过,并有镇内道路连接各村及镇内旅游景区,交通方便。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平谷区地处华北平原北端与燕山南麓相交地带,大华山镇位于平谷区西北部山区,西北、北、东三面山峦重叠,沟谷交错,中部和西南部为谷中平原。山地面积约占区域面积的60%,平原面积约占区域总面积的40%,海拔在65-755米之间,境内最高山峰华山海拔755米。

2.2.2工程地质

根据2004年《北京市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区研究》成果,大华山镇大部分地区为工程地质Ⅱ1和Ⅱ2类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但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2.2.3地震地质

平谷区第四纪主要断裂有在北部沟谷的狭长地带为程各庄—马坊-—夏垫断裂带和大华山断裂。大华山断裂为北东-北北东向的第四纪活动断裂,该断裂由左阶斜列的两个分支断裂组成。北支从大峪经西峪水库至镇罗营北与程各庄断裂交汇,长12公里;南支始于胡家店西南向东北经后北宫与大兴庄断裂相交汇,长8公里。在以上断裂附近进行城市建设时,有必要通过勘察,查明断裂的具体位置、断裂的最近活动时代、第四系覆盖层厚度等,并评价断裂活动可能对地面工程

造成的影响。

2.2.4气象气候

平谷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11.3℃,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为—5.5 ℃,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为21.6 ℃。平均无霜期为191天。年降水量为644毫米。全年主导风向为北北西,年均风速为1.56m/s,最大风速170.0m/s,年均温度10摄氏度,年均降水量644毫米,大气质量系数低于0.36,属清洁水平,无污染。

2.2.5土壤

镇域北、西、中部土壤为硅质岩类淋溶褐土;南、中部为洪积冲积物褐土性土、壤质潮褐土;东南部为页片状、铁镁质岩类淋溶褐土。

2.2.6水文

镇域内有西峪水库东西干渠(季节河)从东北向西南流经镇域全境。熊儿寨石河(季节河)从东部入境,向西南斜穿镇域南部,至王辛庄镇汇入洳河。镇区东北部的西峪水库库容量为104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水质好,多属山地基岩裂隙水弱富水区、贫富水区和中等富水区,一般埋藏较深,平原属第四系孔隙水强富水区。

2.2.7植被

镇域内植被受地形、气候、土壤的影响,分布不一。山区400米以上的植被以油松、侧柏、栎、山杨、平榛和荆条等杂木灌丛为主,低山岗台植被以果树、油松、刺槐和荆条灌丛黄白草为主,山间平地、

2

平谷区大华山镇镇域规划

平原河谷、公路两侧、村庄周旁以果树、杨柳树为主。

2.2.8资源

镇域西南部山岭区有金矿。 2.3 历史沿革

大华山镇于1946年前为平谷、怀柔、密云、三河四县交界地带,镇域南部属三河县,西部属怀柔县,北部和东部属密云县,东南部归平谷县管辖。1946年大部划归平谷县,时属四区所辖。1950年又将北部的西峪、西长峪、西牛角峪、瓦官头四村由密云县划归平谷县,仍属四区。1953年又将李家峪由密云县划归平谷县。同年区下设乡,为大华山、大峪子、后北宫、苏子峪、砖瓦窑、西峪等六个乡所辖。1956年撤区并乡后为大华山、后北宫、西峪三个乡所辖。1958年撤乡成立人民公社,属大华山人民公社大华山管理区。1961年撤销管理区属大华山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乡建制改称大华山乡。1990年又将乡改为镇,以驻地命名大华山镇。

2.4 行政区划、人口、用地、房屋 2.4.1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底,平谷区辖16个乡镇,其中大华山镇为一般建制镇。镇辖20个行政村。详见图8。

2.4.2 人口

截至2004年底,全镇共有常住户籍人口6971户,2016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28户,2230人,占总人口的11.9%;农业人口5847户,

17935人,占总人口的89%。另有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381人,因此,常住人口总计20546人。户籍人口呈缓慢下降趋势,但随着经济发展,外来常驻人口逐年上升。

2.4.3用地

大华山镇土地面积96.64平方公里。土地利用方面,林地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区,园地分布在浅山区的丘陵地带及川谷地带,少量耕地、村庄和其他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地势较平缓的岗台、山前区及川谷地带。全镇因林果业发达,耕地已基本转为园地,现镇域内基本农田为23674.6亩。

根据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镇有: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404.2公顷,占4.18%;独立工矿占地49.7公顷,占0.51%;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含旅游、商业、行政办公用地)21.77公顷,占0.23%,特殊用地24.43公顷,占0.25%,其用地已征为国有,为城镇建设用地类;交通用地95.7公顷,占总面积的0.99%, 其中公路40.9公顷,农村道路54.8公顷;无耕地;园地3037公顷,占总面积的31.43%;林地3781.3 公顷,占总面积的39.13%;水域178.08公顷,占总面积的1.84%;未利用土地2071.66公顷,占21.44%。详见大华山镇现状用地平衡表

镇域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0人,人均拥有园地 2.2亩,平均每农业人口拥有园地2.7亩。 大华山镇现状用地汇总表

3

平谷区大华山镇镇域规划

用地性质 用地性质名称 用地面积占总用地备注 (公顷) (%) C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1.77 0.23 为国有用地 D 特殊用地 24.43 0.25 为国有用地 S 交通用地 95.7 0.99 小计 141.9 1.47 E61 农村居民点用地 404.2 4.18 E62 独立工矿用地 49.7 0.51 部分为国有用地 E1 水域 178.08 1.84 E3 园地 3037 31.43 E4 林地 3781.3 39.13 小计 7449.98 77.09 未利用土地 2071.66 21.44 合计 9663.84 100

2.4.4 房屋

现状房屋总建筑面积约89.1万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乡镇企业建筑面积约8.1万平方米,农村居住建筑面积75.2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不足0.2,土地利用率较低。

2.5 经济发展概况

2.5.1 国内生产总值与产业发展

2004年大华山镇国内生产总值9389万元,位居全区第8位,其中

第一产业为5001.5万元,第二产业为2670.3万元,第三产业为1717.2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分别为53.27:28.44:18.29。

2.5.2 劳动力构成

大华山镇2004年劳动力为857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为6867人,从事第二产业为1200人,第三产业为503人。从产业构成情况对比可看出,经济构成一、二、三产比例相当,而从业人员一产明显高出二、三产,一产的劳动生产率明显低于二、三产,因此,今后大华山镇应通过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调整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以促进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大华山镇的城镇化进程。

2.5.3 乡镇企业基本情况

大华山镇现有企业71家(含个体私营),营业收入21591万元。骨干企业15家,乡镇企业集中在食品加工行业等。

2.5.4 耕地情况

大华山镇基本农田为23674.6亩。大华山镇现有园地3073公顷,林地3781.3公顷,无耕地。大华山镇农业资源丰富,素有“京郊大桃第一镇”之称,拥有35000万亩桃园,蜜枣、苹果等果品生产也十分丰富。

2.5.5 商业服务业基本情况

大华山镇现有平谷区属商业设施:平谷大桃市场,占地约300亩,

4

平谷区大华山镇镇域规划

销售面向全国及国际商家,并拥有海关可直接报关,已有一定的规模及影响力。

2.6 社会事业 2.6.1 教育设施

大华山镇有一所中学,为大华山镇中学,位于大华山镇,用地面积为3.14公顷。

2.6.2 卫生设施

全镇有卫生医疗点5个,从业人员14人,卫生院1所,为大华山镇卫生院, 从业人员70人。

2.6.3 文化体育设施

全镇文化、体育设施比较落后,尚没有完备的成规模的文化、体育设施。

2.7 城镇布局

大华山镇现状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镇域中部、南部平原及川谷地带,镇内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交错分布,布局散乱。现状镇政府办公区及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分布在靠近镇中心的胡熊路两侧,在大峪子村、陈庄子村等发展了部分工业企业,在小峪子村、挂甲峪村、泉水峪村所辖的景区内安排了部分旅游用地,已建设有少量景区管理及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村庄的布局也较为分散,农民居住建设用地面积相对较大,不利于土地集约利用。

第三章 发展条件分析

3.1 发展优势

3.1.1 区域位置比较优越 1)依托于平谷新城

平谷新城是平谷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汽车配件、食品、服装、电子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是京东重要的旅游基地。大华山镇位于平谷新城北侧,是平谷北部山区的经济及市政设施中心。随着平谷区北环路的贯通,大华山镇同平谷新城及周边镇区的连接将更加紧密,其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2)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大华山镇位于平谷区北部的经济发展带及东南部过境通道沿线的南北向发展轴线上,是连接周边各镇的“桥梁枢纽”,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第二产业上强化同平谷新城、峪口镇的区域协作,在三产尤其是旅游业方面强化同刘家店镇、镇罗营镇、熊儿寨乡的资源整合。

3)此外,大华山镇由于与河北兴隆县相接,可以利用地理位置上的有利条件开展同外省市的区域经济合作。

3.1.2 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优势项目突出

大华山镇现有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产比重较大,超过50%,其“京郊大桃第一镇 ”的果品种植优势能够为本地区聚集更多的经济、社会、政府资源,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目前大华山镇的第三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