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古诗二首 游园不值 宿新市徐公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2 14:00: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资料来源于教育公众号:小学语文作文 整理人:雪原老师

第14课 古诗二首

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重点 1.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屐、扉”等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宿、疏、蝶”等3个生字。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古诗,能说出古诗大意。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屐、扉”等2个生字。 2.理解古诗,能说出古诗大意。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诗会友,进入主题。

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

“春眠不觉晓”—— 生:处处闻啼鸟。 “日出江花红似火”——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竹外桃花三两枝”—— 生: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知细叶谁裁出”—— 生:二月春风似剪刀。

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 生:春天。

资料来源于教育公众号:小学语文作文 整理人:雪原老师

今天,我们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再次去领略诱人的春景。教师板书:游园不值。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诗中的美丽春色正等着你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2.谁来评一评刚才的朗读?

3.老师请来了一位朗读高手,我们来“三听其声”,听听她怎样读的?(播放朗读资源)第一遍听字音(可让学生小声跟读)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本上划下来)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

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 5.指名读,再评价。 6.认读“屐、扉”两个生字。

生:“屐”应读“jī”不要读成“zhī”。 生:“扉”应读“fēi”不要读成“fěi”。 三、品读古诗,感知诗意。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2.自由朗读全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

3.值的意思是逢、遇到的意思。不值:没有遇到。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 生:游园不值: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 (二)抓字眼,明诗意 策略:

1.借助词意,和同桌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把学习成果和大家分享,大家认真倾听,可补充,也可提出自己的疑惑。 交流:

1.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生汇报:

生:应:应该。 生:怜:爱惜。

生:屐齿:古人喜欢穿的一种皮面木底鞋,底下有二齿支撑,即两头突出部分。

资料来源于教育公众号:小学语文作文 整理人:雪原老师

生:印:本意指痕迹,本诗作动词用,踏坏。 生:苍苔:绿色的苔藓,丛生于人迹罕到的潮湿处。 生:小扣:轻轻地敲,缓缓地敲。 生:柴扉:柴门。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青苔。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可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 (2)师补充:

A.屐齿:古人喜欢穿的皮面木底鞋叫木屐,是中国汉服的一种,后来传入日本。见过吗?底下有二齿支撑,叫屐齿。(出示图)雨天便于在泥上行走,以防滑倒。潮湿阴雨的南方,把木屐当雨鞋穿。明末清初,成为生活中的便鞋。叶绍翁穿着这样的鞋来游园,说明很悠闲呀!

B.苍苔:绿色的苔藓。(出示图)空气潮湿的时候会长出来,春雨过后也会贴着地面长出来。如背着太阳的台阶上,茂密的树丛中,潮湿的小河边,是一种生命力很旺盛的小植物。

C.柴扉:(出示图)用柴和木棍编成的门,很简陋,古人管这样的门叫“光棍”。

D.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可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这两句诗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说呢?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大概是因为园主人爱惜这里的景物,不想让我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青苔吧!

诗人游园心切、然而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齐读这一句。

2.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生汇报:

诗句意思: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来。教师板书:春色满园 (2)诗补充:

红杏:早春二月就开,是一种很美丽的花,想看看吗?(出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