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4单元 学业分层习题(十一) 中国建筑的特征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6:13: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语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________的建筑体系。

②考古学家所________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③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________若干个庭院________天井建造而成的。

A.独特 发掘 或/或 C.独到 发现 或/或

B.独到 发现 和/和 D.独特 发掘 和/和

【解析】 “独特”意思是独有的、特别的。“独到”意思是与众不同的(多指好的)。结合语境看,句①应选“独特”。“发掘”指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从搭配对象看,句②应选“发掘”。“或”通常表选择,而“和”通常表并列。从句③两个空前后事物看,应都选“或”。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C.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D.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解析】 A项,成分残缺。乱加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去掉“随着”或者“使得”。B项,成分赘余。“如果有一天”“的时候”重复,去掉“的时候”。D项,语序不当。将“历时三年”放到“开展的”之后,同时在“历时三年”之后加“的”。

【答案】 C

3.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合理的一项是( ) ①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②这是为什么?

③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⑤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A.①②④③⑤ C.⑤①④②③

B.①④②⑤③ D.⑤②③①④

【解析】 ①句讲“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下面就应该举例子来说明,也就是④句,所以①④两句肯定紧挨着,于是就排除了A项;再下面就该交代苏州园林决不讲究对称的原因了,那就是②③两句了,②③两句是一组设问句,②问③答,②前③后,于是就确定了①④②③的顺序,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 C

4.下面是作者给“斗拱”下的定义。请把这句话调整为以“斗拱”开头的语句,要保持信息的完整和语句的流畅。

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作“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作“斗拱”。

【解析】 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以“斗拱”开头,也就是把“斗拱”作为陈述的对象。关键点是对“斗”和“拱”的解说。

【答案】 “斗拱”是指由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一层层逐渐挑出的被称作“拱”的弓形短木和两层拱之间垫着的被称作“斗”的斗形方木块综合构成的建筑单位。

5.把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注意内容协调一致。

我曾经到过江南水乡周庄,为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而陶醉,那时我真的以为周庄已是江南水乡美之极致了。然而,当我那日邂逅另一座水乡——乌镇,身上沾满了江南温润的水汽,才明白,在这里,多少岁月都会被轻描淡写。如果说周庄是一轴让人流连忘返的灵秀的水墨画卷,那么,______________。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温润如昨,乌镇,就如黄昏的一帘幽梦,又如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以及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先分析例句,抓其神韵。一般需要找准其所仿例句的结构形式,如“周庄是一轴让人流连忘返的灵秀的水墨画卷”,下面所仿形式应该是“乌镇是……”;内容方面注意与前后文连贯,并且需要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答案】 乌镇便是那令人一咏三叹的隽永诗篇 晨光中一枝摇曳的蔷薇

6.(2016·全国乙卷)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从构图的分支关系来看,“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总体分“活动”和“讲座”两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几项具体内容。要按顺序介绍清楚“活动”和“讲座”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做到内容全面,表达连贯,语言简洁,不要超过字数要求。

【答案】 (示例)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作“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