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3:03: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其影响
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科学课标》。这是《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在一线实施16年后正式颁布,标注着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探索阶段已经结束,新的课程标准将引领小学科学进入一个跃升发展的全新阶段。这是我国科学教育发展中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也令科学教学人振奋和鼓舞。
课程标准是学校科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教学的学术积累和对课堂实践的期待,是科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科学课程标准时对教学要求和内容的具体描述,是教科书编写、课堂教学、教学评估和教学专业发展的依据。此次正式颁布的《科学课标》较世纪之初实施的《实验稿》有突出的变化。这些变化顺应了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现阶段小学教育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课程标准的变化也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全面全员的挑战。因此,深入了解这些变化及其意义,对科学教育工作者开展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有着积极地作用。
课程标准的突出变化
《科学课标》在体例和格式上与我国义务教育各学科2011版课程标准一致,包括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与2001版《实验稿》相比,《科学课标》延续了其基本思路和要点,并在标准文本的四个部分有明显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意义重大或直接影响教学实践的至少有以下几点:
小学科学课程从一年级开始。纵观全球许多国家特别是教育和经济发达国家都将科学课程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与母语、数学同等重要的核心课程,并从一年级设课。这不仅因为一二年级是孩童了解和探索世界的重要阶段,也是因为小学是基础教育普及率最高、影响公民素养最大的学段。在小学阶段全程开设科学课程,对全民科学素养在质和量方面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小学生在语言和数学方面的学习。
学习进阶成果支持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分学描述。小学科学课程向下延至一二年级后,整个课程涵盖了学生6年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在小学阶段的6年中,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快、变化大,如果采用中学阶段理科课程目标和内容表述方式,只提出整体或笼统的
1
要求,课程的实施者很难根据小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学习特点给出适切的要求。
学习进阶是基于教学理论、实证研究和教学经验而提出的针对学生特定年级认知发展的学业要求,这些要求以科学课的内容主题为线索,描绘了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在学习内容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业范围和深度,为教师有效教学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近十年来,学习进阶研究在国际上得到高度重视,其研究思路和成果也为高质量的科学课程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科学课标》对三维目标和课程内容了描述分三个阶段展开,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就是吸纳了学习进阶的设计思路及相关研究成果,市我国理科课程设计上的一个标志性进步。
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领域,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主线贯穿整个课程。在《科学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教学范围和要求按照科学领域划分为四个方面,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与《实验稿》不同,《科学课标》对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的要求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模块,这样划分结构清晰明确,便于教师把握,同时,作为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课程始终、涉及所有教学内容。在每个领域都特别强调,如何针对相应内容特点在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目标,伴随不同的内容主题,标准都对学习活动提出了建议,指导相关内容的教学融入科学探究。
工程和技术内容进入科学课程。此次颁布的《科学课标》首次将工程和技术以独立学科领域的方式进入科学课程,这在我国科学教育发展中是一个标志性跃升。在科学课程中凸显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已经是当今国际上科学教育发展的突出特点,其中STEM教育的关键要素是工程和技术。让小学生学习工程和技术,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对科学、数学的学习和理解,也为学生认识人工世界、参与动手实践,发展创新能力提供了富有乐趣的学习平台。 永大概念统领教学内容。在每个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的划分和要求都用科学大概念进行统领和安排。这样的呈现方式反映了进入21世纪后。学习科学及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发展和积累。强调科学大概念,旨在引领课堂教学聚焦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良好理解和应用。而非对细枝末节内容和考试题目的记忆背诵,推进小学科学教学向“少而精”的方向发展。
2
在科学 课程中强调大概念,不仅是关注“教什么”也涉及“怎么教”。大概念统领教学,不仅要强调那些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内容,实际上也对教学方式提出了要求,倡导教师“为学生的理解而教”,鼓励教师在课堂高频次使用以探究为代表的主动学习方式,以期更好地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实施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科学课标》颁布后,如何将文稿中描述的理想课程最真实地转变为科学课堂上的“表现课程”,对我国科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和直接挑战,也需要我们有充分的困难准备并作出持续不懈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至少有以下几方面要给予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
课程标准实施需要学校教育体系的多方协作和努力。 新的课程标准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国际科学教育前进的步伐,依据了我国16年来实施《实验稿》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体现了这一课程的育人价值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适切性。然而,要将这一高质量的课程落实到位,还需要小学教育体系中诸多部门的协调和 努力。例如,在一二年级课程计划中安排课时和调配师资,为工程和技术活动的开展准备器材耗材、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等,都需要科学教师以外的人员全力支持。
学校学科学是关乎学生素养的核心课程。
科学素养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科学课程在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许多国家或地区,科学课程是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在近年的调研中了解到,国内有些学校将语文、数学以及音、体、美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认为科学课程无关素养教育。这样的认识严重影响了科学课程的正常开设和授课,教学的课时难以保障。对我国部分城市小学科学教育的调研表明,学校科学课程的课时保障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相关。因此,注重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授课,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关键问题。
建设稳定的专业化科学教师队伍。作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是是课程标准的基石。在近年的调研中发现,包括我国东部地区和一线城市在内的许多城镇小学,都难以保证一支稳定的科学教师队伍,具有科学专业背景、可以坚持在岗授课的专职科学教师在一些地区为数甚少。对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