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0:48: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施国际化战略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作者:李艺英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2年第12期
冯 培,1960年7月生于北京,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1984年起历任北京工业大学团委宣传部长、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1994年10月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2006年11月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2010年4月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至今。同时还担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公共关系专业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创造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出版专著多部,主持教育部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多项,并先后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
中国高等教育在异彩纷呈又充满挑战的21世纪刚刚走过第一个10年,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外部竞争和内部变革的大情势下,各高校都在审视学校的历史与现状,明晰定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作为一所外语类院校,又将做何思考和探索?为此,记者采访了该校党委书记冯培。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学校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学校的学科层次提升遭遇政策性瓶颈;办学空间拓展遭遇布局性障碍;学校发展方向面临竞争性挑战。请问,在如此情势下,学校如何确定自己的办学定位?
冯培:确实,和其他学校的党代会报告不同,我们学校的第七次党代会报告用较多的篇幅特别强调了学校现在面临的三个问题。为什么呢?首先,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其次,就像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二外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创立的学校,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过去拥有的跟现在拥有的不能够简单地等同。任何一所学校现在拥有的也不等于永远拥有。倘若在一所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不注意到自身办学定位的问题,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落伍。所以在这种危机意识下,党代会工作报告突出强调了学校面临的问题,通过校领导班子反复的研讨,问题主要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校的学科层次提升遭遇政策性瓶颈。二外不是博士授权单位。在高等教育界,尤其是在北京地区,一所没有博士授权点的学校很难吸引高端人才,没有高端人才,学校就很难培养、打造出好的师资,形成高端的科研成果。国家已经明确规定,在2020年之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校不再增设新的博士点,因此这个现状目前无法突破。
二是办学空间拓展遭遇布局性障碍。学校现有校园面积为320亩,南北方向是京通快速和长安街延长线,西面是中国传媒大学,东边是一家生化制品研究所,所以校园不可能再向四周扩展。而且校园里还有两列家属宿舍,真正教学用地只有中间这200多亩。狭小的空间,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可能也会产生限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是学校发展方向面临竞争性挑战。虽然学校的语言学科是优势学科,但各大高校基本都有外语学科,甚至不少“211”院校也有小语种学科,所以竞争性挑战对学校来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全国高校里,学校旅游学科的标志性成果包括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规模都是居于全国前列的。但在国家把旅游作为战略支柱产业的今天,许多综合类院校都开设了旅游学科。这时,二外倘若不能清晰地确定办学定位,学校就很难发展。基于此,学校遵循三个基本理念确定办学定位:首先,是使学校的历史传承和现在的社会需求形成对接。其次,是使学校的区域优势和学科弱势之间形成互补。坦率地讲,和其他京外高校相比,学校具有区位优势和学科强势。但与其他京内市属高校相比,二外的学科在某种程度上是弱势。那么如何使区域优势与学科弱势之间形成互补,是在确立办学定位上需要考虑的。最后,就是如何使学校发展与学科建设形成特色。只有学科建设按照学校的总体目标去形成一种整合,各学科之间才能相互支撑,才可能构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特色。
依据学校历史传承,我们在召开第七次党代会时提出:以面向国际文化交流的人才培养和研究为统领,提升以外国语言文学和旅游管理为优势的学科建设特色,彰显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建设国际化、有特色、高满意度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这既是学校的发展定位,也是学校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愿景。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学校提出了建设国际化、有特色、高满意度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国际化是其核心,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内容? 冯培:在学校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我们确立了国际化、有特色和高满意度三个办学定位核心词;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则确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国际化拓展、特色提升强化、人本优质服务”三大发展战略,这三者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统一整体。
首先,国际化拓展战略是特色提升强化战略的内涵,也是形成人本优质服务战略的支撑。也就是说,学校的特色是用包括理念、课程、氛围、队伍结构的国际化为标志的。高满意度是靠具有国际意识和交往能力的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来构成的。
其次,特色提升强化战略是国际化拓展战略的路径,也是搭建人本优质服务战略的平台。也就是说,国际化拓展战略要按照学校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科、专业、科研、师资建设、校园文化诸方面扎实推进。同时,特色提升强化战略必然也为人本优质服务战略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最后,人本优质服务战略是国际化拓展战略的保证,也是特色提升强化战略的目标。国际化拓展战略的实施,既是为了人,也必须依靠人。而只有具备优良的教学基础和坚实科研能力的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才能真正与国际水准接轨。同样,特色提升强化战略也是为了人。只有学校的师生有特色,学校整体才能有特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了实施国际化拓展战略,学校确立了四个工程:一是国际素养人才培养工程,二是国际视野的科研涵育工程,三是国际交流的水平提升工程,四是“留学二外”拓展深化工程。围绕国际化这个核心,学校在不停地内省,实际上这四个工程的确立,也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提供了在国际文化交流总目标下的一个展示平台。
记者:在学校校园网上我们看到,在历时近一年的学校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1,000教职工建言献策,10,000学生共同参与”,如此长时间、大规模、全校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大讨论足见其分量,请问在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何创新?如何体现并实施国际化拓展战略?
冯培:今年上半年,学校已经完成了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该方案执行期为4年。尽管我们在教学计划修订伊始就明确:本轮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国际化程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客观上说,这个文本只是我们培养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开始,而不是终结。它需要学校各教学单位在“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的4年里,不断地完善、与时俱进地修改方案。我们的方案突出了二外的特色。我们强调:一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基本理念。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课程中应该包含学生国际态度的形成、国际意识的养成以及国际活动能力的具备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培养方案的国际化程度。方案中,我们尝试开展国际联合教学,使用国际网络远程教学方式;实施国内外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和暑期学生海外交流等项目,积极搭建国际化人才境外培养平台。到2015年,力争使80%以上的外语类专业学生、30%以上的非外语类专业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至少有一次海外学习、实践的经历。
在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中制定完成的2012版本科生培养方案凸显了“国际化”的要求,主要体现为:11个外语类专业中,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更加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非外语类专业中,仍然保持了2008版培养方案中“准英语专业”的英语课时量,保持和强化学生的外语优势;鼓励非外语类专业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需要开设双语课程和全外语课程。目前,全校共有双语课程92门。
同时,着手实施国际化社会实践计划。一方面,加强与国外跨国公司和涉外行业的合作,在国内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努力拓展学生国外(境外)实习渠道,组织基础较好的院(系)积极探索建立海外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国际化社会实践平台。对于在校生的出国(出境)学习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国外(境外)进修、实践,既认可为相应的课堂学习学分,还同时认可为专业实习学分。
另外,学校积极构建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共享及评估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国际交流资源,打破原有“谁的项目谁使用”的模式,把各院(系)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向全校学生开放,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开展学生海外留学成果跟踪工作,建立海外留学生资料库,追踪海外学习经历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效果。学校还建立了二级院(系)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成绩评优制度,加强对二级院(系)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力度。此外,学校在北京市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正在积极地筹措与国外一所高水平的大学进行充分合作,组建一所中外学历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