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8 7:49: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素材回放】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数字技术助推经济社会转型
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2.7%。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
手机网民占比达96.3%,移动互联网主导地位强化
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上半年,各类手机应用的用户规模不断上升,场景更加丰富。其中,手机外卖应用增长最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74亿,较2016年底增长41.4%;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02亿,线下场景使用特点突出,4.63亿网民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进行支付。 IP地址数量居世界前列,出口带宽大幅增长
截至2017年6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达到3.38亿个、IPv6地址数量达到21283块/32
地址,二者总量均居世界第二;中国网站数量为506万个,半年增长4.8%;国际出口带宽达到7,974,779Mbps,较2016年底增长20.1%。 商务交易类应用保持高速增长,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
2017年上半年,商务交易类应用持续高速增长,网络购物、网上外卖和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增长10.2%、41.6%和11.5%。网络购物市场消费升级特征进一步显现,用户偏好逐步向品质、智能、新品类消费转移。同时,线上线下融合向数据、技术、场景等领域深入扩展,各平台积累的庞大用户数据资源进一步得到重视。 互联网理财市场趋向规范化,线下支付拓展仍是热点
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达到1.26亿,半年增长率为27.5%,互联网理财领域线上线下正在整合各自在流量、技术和金融产品服务的优势,步入从对抗竞争走向合作共赢的发展阶段,网贷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行业朝向规范化发展;线下支付领域依旧是市场热点,网民在超市、便利店等线下实体店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结算的习惯进一步加深,网民在线下购物时使用过手机网上支付结算的比例达到61.6%,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我国网络支付企业纷纷拓展市场潜力巨大的海外市场。
在线教育、网约车服务规模保持增长,共享单车丰富出行方式
截至2017年6月,公共服务类各细分领域应用用户规模均有所增长。其中,在线教育、网约出租车、网约专车或快车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44亿、2.78亿和2.17亿。在线教育市场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网约车市场经历资本驱动的急速扩张阶段,进入规范化发展道路。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到1.06亿,丰富市民出行方式,技术与资本推动行业蓬勃发展。 【素材解读】
中国经济近年来在减速,而“互联网”则是再次创造增量价值,促经济腾飞的一条正确路径。如果“互联网”效应发挥得好,互联网将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力一样,极大地提升生产力与生产效率,这将有力推动我国工业4.0的进程。成功有天时地利人和,互联网不仅是历史潮流与世界潮流,而且也是中国的机遇。一百多年以来,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开创的“蒸汽时代”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时代”二战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搭上末班车,但依旧是追赶者,只有互联网时代,中国具备了引领世界潮流的能力。 【适用话题】
科技 发展 网络改变世界 网络改变生活
分享经济,引燃互联网新模式发展 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水平显著提高 【素材锐评】
新互联网革命将决定“中国排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8月4日发布的新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简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全球前10大互联网公司中国占据4席,中国互联网商业与社会服务应用,从产品到服务品种以及服务规模均处于全球引领位置。
得益于超大的服务需求和服务创新,以互联网为依托,中国包括通讯服务、商业文教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应用、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数据开发应用等在内的互联网经济总规模,去年底已超过27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总量超过了去年全国GDP的三分之一,成为当仁不让的互联网经济总量全球第一。
中国是世界首代互联网的“拿来主义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步虽晚于欧盟诸国,甚至还晚于印度。但在短短25年间,得益于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合力经营,中国互联网应用程度与水平已居世界第一,并为各国所公认。基于统计数据所依托的客观事实,昨天发布的《报告》认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手。
细读《报告》披露的更多数据,可知中国互联网发展已开始步入新的瓶颈期,且瓶颈数量和品种均呈不断增多趋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网民新增比例为2.7%,互联网普及率提升1.1%;在互联网商务应用、支付应用等领域,增长率虽依然呈两位数,且有些单项数据仍非常靓丽,但从手机通话到早期商业化应用的诸多领域,不但增幅停滞,而且调头下行的领域呈不断增多态势。
这非常直观地说明了两点:第一,国内互联网以人口基数作为高速发展基础——以网民数量取胜的“幸福时光”效益正在递减,从互联网大国向互联网强国迈进的转型更显迫切。第二,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作支撑、更大规模和更大覆盖面的互联网应用,亟待实现真正突破。这一突破的程度和突破的时长,直接关乎互联网经济更大规模和更广范围的发展,成为大国综合国力竞争最新的前沿高地。
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互联网双雄,中国的优势是“大”,美国的优势是对第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整体垄断。眼下,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整体开发竞争,主要在中国、美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