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详解版 - 毙考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3:59: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考研APP 毙考题

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了一个指导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系统阐述了学习化社会的观点。此外,这部著作还提出了其他两个核心观点:终身学习和学会生存。因此,本题选C。

选项A,1966年,科尔曼向美国国会递交了《关于教育机会平等》的报告,这就是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科尔曼报告》。选项B,《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的研究和写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延伸到80年代初,是美国的约翰·古得莱得主持的针对基础教育的综合调研报告。选项D,《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是1983年由美国教育部发布的,该报告中指出,由于教育水平及教育质量的下降已经严重威胁到美国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因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4.【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观点掌握情况。王守仁为明代教育家,创立了“心学”体系,形成了中国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阳明学派。王守仁认为“良知”是心的本质,是一切是非观念的根源,是天理,是社会一切伦理道德的本源。所谓“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即“物理不外于吾心”。良知容易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所以,教育的作用在于去除物欲对“良知”的昏蔽。即求学受教并不是为了增加什么新的内容,而是为了日减“人欲”,即“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因此,本题选D。

选项A最具迷惑性,孟柯即孟子,战国时期人,认为人性是“善”的,先

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考研APP 毙考题

天具有“良知良能”,而“四心”包含了向道德发展的倾向和可能。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就要依靠学习和教育,他概括为“求放心”。“求其放心”乃是寻求失落、放任的心灵。从而获得“良知良能”并将其“扩而充之”,发扬光大。选项B,荀况即荀子,战国时期人,主张性恶论。选项C,朱熹,南宋理学家、教育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格物穷理”。 15.【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掌握情况。朱熹,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虚心涵泳”是“朱子读书法”中的一条。所谓“虚心”,是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不可先人为主,穿凿附会。所谓“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细心玩索,深刻体会书中的旨趣。即“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因此,本题选A。 16.【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掌握情况。《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达,“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三纲领”,三者的关系是层层递进。明明德、亲民是止于至善的基础;而止于至善需要通过明明德、亲民来实现。因此,本题选B。 17.【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掌握情况。颜元,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认为“人才者,政事之本也”,即人才是治国之本。人才重要,但合格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这是颜元的教育目标需要回答的问题。

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考研APP 毙考题

为此,颜元提出了“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即“令天下之学校皆实才实德之士,则他日列之朝廷者皆经济臣;令天下之学校皆无才无德之士,则他日列之朝廷者皆庸碌臣”。具体言之,实德实才之人有两种:第一种是“上下精粗皆尽力求全”的通才;第二种,“终身止精一艺”的专门人才。颜元认为教育应当培养各种专门的人才,因此,本题选A。 18.【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官办、私办小学教育(近似于现在的基础教育)的掌握情况。元朝始设社学,明朝继承和发展了元朝的社学制度,在全国城镇和乡村地区广泛设立了社学,使之成为设在城镇和乡村地区,以民间子弟为教育对象的一种地方官学。同时,加强招生、教学、教师等的管理等,使之更趋完善。从招生制度上看,明朝社学招收8岁以上15岁以下的民间儿童人学,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从教学内容上看,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在教学活动上,如如何教童子看书、作文、记文、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每日活动等都有具体的安排。从教师管理上看,社学教师称社师,挑选地方上有学行的长者担任。因此,本题选C。

选项A、D,私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私塾是指对民间举办的蒙学的统称。中国古代习惯上把十五岁以前的教育阶段称之为“小学,’,蒙学是指从事小学阶段教育的学校。蒙学在西周时为官办,称为“小学”。春秋战国后,官学衰废,私学兴起,蒙学阶段的教育主要由私人办理,在两汉以前,多称“书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有村学、私塾·家塾·家学·蒙

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考研APP 毙考题

馆等名称的教育组织,多属于蒙学性质。宋元时期,既有官方办的小学,也有私学,如服务农家子弟的“冬学”;还有乡校、家塾、私塾、蒙馆等。明清有私塾、社学等。选项B,精舍是东汉时期起隐士或僧人修行的地方,兼具“教授生徒”的功能。 19.【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掌握情况。清代在府洲、县学中创立严格的“六等黝险法”,对生员进行动态管理,其基本特点是,生员的等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学业成绩或升或降。把生员的等级与学业成绩紧密挂钩,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这实际上就是实行“动态管理”,因此,本题选B。 20.【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教育中教育家思想和所经历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实施的学制,张之洞是草拟者之一。1904年(农历癸卯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该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颁布并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是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在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因此,本题选D。

选项A最具迷惑性,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就有人用主辅、本末、体用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概念范畴来表达“中学”与“西学”二者应该何为主导、何为从属的观点。到19世纪90年代逐渐定型为“中学为体,西

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考研APP 毙考题

学为用”这一流行语。如沈守康的“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直到1898年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主旨,进行集中阐述,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选项B,“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是清一代严复提出的。选项C,《京师大学堂章程》是1898年由梁启超起草的。 21.【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教育史中学制系统更迭情况的掌握情况。1922年,中华民国政府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史称“1922年学制”,又称“壬戌学制”。为了有别于“壬子癸丑学制”,也称“新学制”。该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标准,故称“六三三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该案明确提出,缩短高等教育年限,取消预科,使大学不再负担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集中精力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因此,本题选C。

选项A,壬寅学制是近代史上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是1902年(农历壬寅年)清政府公布的。由于多种原因该学制没有得到实行。选项B,中华民国政府临时教育部于1912年(农历壬子年)正式公布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至1913年(农历癸丑年),又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法令,使壬子学制具体化,与壬子学制合起来恰好形成了一个新的、全面完善的学制系统,史称“壬子癸丑学制”。选项D,1928年,中华民国大学院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这次会议以1922年公布的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整理,提出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戊辰

考研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