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14:58: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超详)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
对联: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 对象、条件、状态、过程。(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
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Ⅰ。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1重力:G=mg(g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Kx 3滑动摩擦力:F滑=?N 4静摩擦力:O?f静?fm(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 5浮力:F浮=?gV排 6压力:F=PS=?ghs 7万有引力:F引有18条定律、2条定理 1万有引力定律B 2胡克定律B 3滑动摩擦定律B 4牛顿第一定律B 5牛顿第二定律B力学 6牛顿第三定律B 7动量守恒定律B m1m2=Gr2 8机械能守恒定律B 9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10电荷守恒定律 11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2欧姆定律 13电阻定律B电学 1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 1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6楞次定律B 17反射定律 18折射定律B 定理: ①动量定理B ②动能定理B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 q1q28库仑力:F=Kr29电场力:F电=qE=q(真空中、点电荷) u d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BIL(B?I)方向:左手定则 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BqV(B?V)方向:左手定则 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5种基本运动模型 1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态问题); 2匀变速直、曲线运动(以下均为非平衡态问题); 3类平抛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 5振动。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第 1 页 共 85 页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F合=0a=0V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合与V0的方向关系)但F合=恒力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⑦波动及共振;
⑧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的机械运动区别) ⑨类平抛运动;
⑩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Ⅲ。物理解题的依据:
(1)力或定义的公式(2)各物理量的定义、公式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函数关系或几何关系 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①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③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④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⑤加速度a的正负含义:①不表示加减速;②a的正负只表示与人为规定正方向比较的结果。 ⑥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 ⑦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 ⑧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⑨如何判断分子力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规律
⑩根据电荷的正负、电场线的顺逆(可判断电势的高低)?电荷的受力方向;再跟据移动方向?其做功情况?电势能的变化情况
V。知识分类举要
1.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F1?F2?2F1F2COS?
合力的方向与F1成?角:
22F2 F
α θ
F1
tg?=
F2sin?F1?F2cos?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
(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或?Fx=0?Fy=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第 2 页 共 85 页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三力平衡:F3=F1+F2 摩擦力的公式: (1)滑动摩擦力:f=?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力的独立作用和运动的独立性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时,其中任何一个运动不因其它运动的存在而受影响,这叫运动的独立性原理。物体所做的合运动等于这些相互独立的分运动的叠加。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可以分解速度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常常能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VI.几种典型的运动模型:追及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及类似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两个基本公式(规律):Vt=V0+atS=vot+2212at及几个重要推论: 2(1)推论:Vt-V0=2as(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A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t/2=V0?Vts=(若为匀变速运动)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 2t22vo?vt(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2=2 vo?vtV?VtsSN?1?SNVt/2=V=0===VN?Vs/2=22t2T匀速:Vt/2=Vs/2;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第 3 页 共 85 页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只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就具有下面两个很重要的特点: 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aT2(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运动的依据)。 中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运用V可快速求位移) ⑴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s=aT ⑵求的方法VN=V=2v?vtssn?1?snsSN?1?SN=vt/2?v平?0??t2T2t2T222 ⑶求a方法:①?s=aT②SN?3一SN=3aT③Sm一Sn=(m-n)aT ④画出图线根据各计数点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a; 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下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或相邻两计数点间 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v/(ms-1)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s?s3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vc?2(其中记数周期:T=5× 2T0.02s=0.1s) ⑵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a?s3?s2 T20 T 2T 3T 4T 5T 6T t/s ⑶利用“逐差法”求a:a??s4?s5?s6??2?s1?s2?s3? 9T⑷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点a.打点计时器打的点还是人为选取的计数点 距离b.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点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 纸带上选定的各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 周期c.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 (50Hz,打点周期0.02s,常以打点的5个间隔作为一个记时单位)即区分打点周期和记数周期。 d.注意单位。一般为cm 试通过计算推导出的刹车距离s的表达式:说明公路旁书写“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原理。 解:(1)、设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匀速行驶的位移大小为s1;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 位移大小为s2,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有: ........?1???s1?v0t0..........??F??mg?..........?2???a?? m???v2?2as...............?3??02????s?s?s...............?4?12??由以上四式可得出:s?vt?002(2v0F??g)m..........?5? ①超载(即m增大),车的惯性大,由?5?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会增长,遇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刹车、停车,危险性就会增加; ②同理超速(v0增大)、酒后驾车(t0变长)也会使刹车距离就越长,容易发生事故; ③雨天道路较滑,动摩擦因数?将减小,由<五>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越长,汽车较难停下 第 4 页 共 8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