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医学复习整理题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 20:17: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儿童口腔医学(pediatric dentistry):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口腔器官的生长发育、保健和疾病防治的口腔医学分支学科。

2. 乳牙牙根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自乳牙根形成至牙根开始吸收这一时期称乳牙根稳定期。这是临床上牙髓治疗和根管治疗最有利的时期。

3. 牙齿固连(ankylosis of tooth):是牙骨质与牙槽骨的直接结合,固连部位牙周膜丧失,患牙的合面低于邻牙正常的合平面,又称低位乳牙或乳牙下沉。

4. 年轻恒牙:恒牙已萌出,但在形态结构上尚未完全形成和成熟的恒牙。

5. 成熟现象:年轻恒牙萌出后,表现为钙、磷、氟和氯的含量增加,CO32-减少,釉质渗透性减低,有机质含量减少,硬度抗酸性增强,羟磷灰石结晶增大。

6. 牙齿萌出:是牙冠形成后向合平面移动,穿过骨隐窝和口腔黏膜,到达功能位置的一个复杂过程。

7. 生理性流涎:牙萌出时刺激三叉神经,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但由于小儿的吞咽功能还不完善,口底又浅,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所谓的“生理性流涎”。

8. 乳牙列阶段(6个月~6岁):乳牙开始萌出到恒牙萌出之前。任务:保护乳牙、加强卫生宣教、防止乳牙早失造成错合畸形。 9. 混合牙列阶段(6~12岁):乳牙开始脱落,恒牙依次萌出,一直到全部乳牙被替换完毕。任务:预防错畸形,早期矫治,诱导建立正常咬合关系、防龋。

10. 年轻恒牙列阶段(12~15岁):全部乳牙被替换完毕,除第三磨牙外,全部恒牙均已萌出。任务:尽可能保存第一、二恒磨牙 。

11. 颌间间隙(intermaxillary space):无牙期时上下颌只有相当于第一乳磨牙处有接触,其余部分均无接触,故从正中观察上下颌之间有一间隙,称为颌间间隙。

12. 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灵长类动物的牙列中,上颌II、III和下颌III、IV之间的间隙。

13. 发育间隙(developmental space):随着颌骨的发育,3~4岁左右乳牙列中出现的生理性间隙。

14. 生理间隙:灵长间隙和发育间隙统称为生理间隙。

15. 末端平面(terminal plane):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称为

末端平面。

16. 磨牙间隙:为两侧第一恒磨牙近中舌尖之间的距离。

17. 丑小鸭阶段(ugly duckling stage ):由于恒切牙初萌时体积大,歪斜不齐,加之刚萌出的恒切牙牙冠与儿童面型、相邻乳牙、牙弓不协调,故称此阶段为丑小鸭阶段。

18. 剩余间隙(leeway space):乳牙侧方牙群近远中径大于恒牙,二者之差称~。上颌0.9mm,下颌1.7mm

19. 畸形中央尖(central cusp):是指位于前磨牙中央窝处,呈圆锥形的突起。好发牙顺序: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

20. 牙内陷:为牙发育时期,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中所致。多见于上颌侧切牙。临床上分畸形舌侧窝、畸形根面沟、畸形舌侧尖、牙中牙

21. 过大牙(多见于上颌中切牙和下颌第三磨牙) 22. 过小牙(多见于上颌侧切牙和上颌第三磨牙)

23. ECC低龄儿童龋是小于6岁的儿童,只要在任何一颗乳牙上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龋失补牙面,即为低龄儿童龋。

24. 奶瓶龋BBTD:在上颌乳切牙唇面,由于长期用奶瓶人工喂养,瓶塞帖附于此处,奶瓶内易产酸发酵的饮料长时间作用于此牙面,而该乳牙处于萌出中或萌出不久,更易受酸而脱矿。

25. 喂养龋(nursing caries):是低龄儿童龋的一种,主要由于不良的喂养习惯所致。不良的喂养习惯包括:含奶瓶入睡、牙齿萌出后喝夜奶、延长母乳或奶瓶喂养时间、过多饮用含糖饮料等。喂养龋在临床上表现为环状龋。

26. 环状龋:乳前牙唇面、邻面龋较快发展成围绕牙冠的广泛性的环行龋,呈卷脱状,多见于冠中1/3至颈1/3处。原因(乳牙新生线矿化薄弱,延伸到牙齿表面的颈部釉质表面,形成低矿化区;乳牙牙颈部出生后形成的釉质矿化程度低;乳牙牙颈部食物易滞留及自洁作用差)

27. 猖獗龋(rampant caries):突然发生、涉及牙位广泛,迅速形成龋洞,早期波及牙髓,且常常发生在不好发的牙齿上的龋病。

28. 活髓切断术(pulpotomy):是在局麻下去除冠方牙髓组织,用活髓保存剂覆盖牙髓创面以保存根部正常牙髓组织的方法。(注意:乳牙牙根吸收超过根长1/2,不宜作牙髓切断术)

29. 根尖诱导成形术指牙根未完全形成之前发生牙髓严重病变或根尖周炎症的年轻恒牙,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用药物及手术方法保存根尖部的牙髓或使根尖周组织沉积硬组织,促使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的治疗方法。

30. 牙齿震荡 是牙周膜的轻度损伤,通常不伴有牙体组织的缺损。伤后患牙有伸长不适感,轻微松动和叩痛。1-2周内应使患牙休息,伤后1、3、6、12个月定期复查。

31. 双牙畸形:牙齿在发育期间,由于机械压力因素的影响,使两个正在发育的牙胚融合或结合为一体的牙齿形态异常,或是因一个牙胚分裂为二,牙冠呈两个牙的异常状态,这种形态为双牙形态。

32. 融合牙(fused tooth):是由两个正常牙胚的牙釉质或牙本质融合在一起而成。除牙齿发育受压力因素影响外,还有遗传倾向。乳牙列多于恒牙列。乳牙多见于下颌乳中切牙和乳侧切牙,恒牙多见于额外牙与正常牙融合。

33. 结合牙(concresence of tooth):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发育完成的牙齿,由于牙齿拥挤或创伤,使两个牙根靠拢,由增生的牙骨质将其结合在一起而成。结合牙的牙本质是完全分开的,与融合牙不同。

34. 双生牙(geminated tooth):是牙胚在发育期间,成釉器内陷将牙胚分开而形成的畸形牙,表现为牙冠的完全或不完全分开,但有一个共同牙根和根管。

35. 弯曲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乳牙外伤,其次是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症。多见于上颌中切牙

36. 牛牙样牙(taurodontism):牙冠长而牙根短小,牙髓腔大而长,或髓室顶至髓室底的高度大于正常,根分歧移向根尖,这种牙称为牛牙样牙。

37. 新生线 胎儿离开母体后环境与营养的变化在乳牙钙化进程上留有记录,即在乳牙冠部同一时期发育的釉质上,出现较明显的低矿化横线,称发育停止线,又称~。

38. 颊面基底结节(tuberculum buccobasale):上颌IV颊面接近近中颈部处隆起,呈结节状,称颊面基底结节。

39. 卡氏结节(Carabelli’s tubercle):上颌V舌面近中部有时可见隆起的结节,称为卡氏结节。

40. 萌出前牙冠内病损(pre-eruptive intracoronal le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