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学基础 实验一 绪论、疾病概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0:44: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绪 论 一、实习课的目的

病理学实习课是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进行病理形态学方面的学习和认知,使同学们达到下列目的: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课讲过的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内容。②训练学生必备的科学技能和科学作风;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动脑、动手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

二、实习课的内容和方法

病理学的实习内容包括:①观察病变组织、器官的大体和组织学改变。②进行尸检病例或临床病例讨论。③观看多媒体教学、幻灯、录像等。④参观尸体剖验等。

(一)大体标本的观察和诊断 1. 标本来源和固定液

标本来源:手术切除或尸体解剖获得的病变器官或组织。

固定液:常用的为10%中性福尔马林(甲醛)固定液,无色透明液体。固定后的标本,组织大都呈灰白色,血液呈暗黑褐色。

2. 观察方法 首先判定是何组织、器官,然后从外向内、从上到下观察器官的体积、形状、颜色、硬度、表面及切面等,运用所学的知识判定有无病变,综合分析做出病理诊断。

3. 观察要点

(1)体积:有无增大缩小,增大时包膜紧张,缩小时包膜皱缩。 (2)形状:有无异常,有无新生物,其形态如何。

(3)颜色、光泽:灰黄、灰白且正常纹理消失常为坏死,暗红且成片常为淤血或出血。

(4)表面:是否光滑,被膜有无渗出物或增厚;血管有无扩张、充血;被膜剥离难易。

(5)切面:结构、颜色和质地有无改变,空腔脏器有无内容物、腔有无扩张或变小。 (6)病灶的情况:发现局限性病灶时注意观察病灶的部位、分布、数目、形状、大小、颜色、质地、有无包膜及其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不同脏器的具体观察方法见各系统的介绍)。

4. 诊断 根据所见病变特点,结合理论知识做出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的书写方法为:

1

器官或组织名加病变或疾病名称,如脑梗死、子宫平滑肌瘤、骨结核、皮肤溃疡等。

(二)组织切片的观察和诊断

1. 组织切片的制作 组织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染色等过程。一般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粉红色。

2. 观察方法

(1)肉眼观察:初步判定是什么组织或器官。切片的密度、颜色是否一致。 (2)低倍镜观察:①观察方法:实质器官一般由外(被膜侧)向内,空腔脏器由内向外逐层观察。观察每层时应从一端开始,按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全面观察。 ②观察内容:确认是何器官或组织,找出病变部位,确定病变范围、与组织间的关系。

(3)高倍镜观察:仔细观察病变部位的微细结构和细胞特点。 (4)观察非主要病变部位有无改变及改变的特点。

3. 诊断 综合分析所见病变特点,做出病理诊断,书写方法同大体标本。 (三)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注意事项

1. 动与静的联系 把片段的、静止的标本与该病变在人体内动态的发生、发展到结局的过程联系起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2. 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从大体标本的病变出发联系到切片中会出现什么改变,或从切片标本出发联系到大体标本会出现什么病变。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微观到宏观更扎实地掌握病变。

3. 形态与机能的联系 从标本的病变出发主动联系到该病人会出现哪些机能障碍,临床有哪些表现。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各病变间的联系 有两种以上病变的标本,应分析判定各种病变间有无联系,是同一病理过程的病变组合,还是互无关系的不同疾病。

5. 观察标本要细致、全面,分析问题、推理要有科学的根据、要实事求是,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6. 课前应预习相关的病理学理论、解剖学、组织学及病原生物学等知识。 (四)临床病理讨论 1. 目的

通过分析典型病例的临床病例、尸检病例,运用所学的病理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讨论,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2

题的能力。

2. 讨论要求

(1)根据肉眼及镜下所见病理变化,结合临床表现,做出主要病理诊断。 (2)分析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主要病变间联系。 (3)分析病变和主要临床表现间联系。 (4)找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五)电化教学

配合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录像等,强化教学效果。

三、实习报告

书写实习报告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认识病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同时了解学生对病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习报告的形式有描述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变特点,绘制组织学改变图,回答问题,以及写出病例讨论的提纲等。描述病变要求全面准确、突出重点、文字简练、条理清楚。绘图要求准确,能表现出器官的特点和病变的重点,并加以文字注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