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器演奏与大班幼儿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2:08: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打击乐器演奏与大班幼儿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作者:徐文娟

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31期

摘 要: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活动。音乐由节奏和旋律两大模块构成,而节奏则是音乐的重要元素,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能够提升幼儿的音乐审美和感知能力、创造力及心理认知等。本研究旨在结合儿童特长爱好进行打击乐器演奏,以了解幼儿音乐感知能力,剖析对幼儿音乐感知能力发展产生的影响,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更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打击乐器演奏 奥尔夫教学法 游戏化教学

学前音乐教育内容是依据幼儿发展特点制定的,包括显性内容及隐性内容。显性内容一般包括歌唱、音乐游戏、乐器表演、音乐赏析、韵律活动与基本乐理知识;而隐性内容则指音乐活动过程中涉及的音乐语言、肢体动作、音乐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等内容。音乐教育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不仅能让幼儿训练跟着音乐打节拍的能力,还能让幼儿对节奏型及音符时值的认知有更好的体验,节奏感的增强有助于幼儿认知完整乐曲的曲式结构,相应的音乐审美素养迅速提高。

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领域,达尔克罗奇的“体态律动”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对最基本的音乐感觉培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在达尔克罗奇体态律动教学体系的指引下,通过奥尔夫自身教育实践建立起来的,他吸取了体态律动的核心理念,将节奏放在了音乐教育的第一位,使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动作发展关系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奥尔夫以节奏为根本,运用各种声势,采用即兴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儿童的个性。奥尔夫的教育体系是开放的、非结构性的。

一、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结合教学与观摩实践,我针对枣庄两所公立幼儿园及四所私立幼儿园(包括社区中心园)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调查,主要从教师个人素养、幼儿园活动组织、幼儿自身特点三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阐述。

首先,教师个人素养的呈现。幼儿个体差异大,水平及能力参差不齐,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教师没有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不能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对打击乐器演奏失去兴趣,不再有参与其中的愿望。对幼儿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目标设计不明确,一些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认为打击乐器演奏目标即教会幼儿操作简单乐器演奏曲子即可,忽略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对于孩子的主动学习兴趣和巧妙地结合身体感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聆听音乐节奏、表现音乐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能否投入情感,能否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游戏化教学,是能否激发幼儿投入、感受、表现音乐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次,幼儿园活动组织现状。我先从幼儿园对音乐活动重视的程度方面进行调查。公立幼儿园基本每周都会进行一次音乐主题活动,私立幼儿园大多以节日或活动的形式进行音乐活动,不仅可以看出幼儿园对音乐领域尤其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而且开展活动的内容单一枯燥。不仅因为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准备和活动条件不允许,甚至没有打击乐器仅仅使用铃鼓等玩具代替,更多的还是幼儿园整个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水平不匹配。

活动方法的调查,75%的幼儿园会以传统上课形式进行音乐主题活动,有25%的幼儿园则以游戏方式进行活动。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传统老旧,形式单一,没有跟上学前教育的前沿理念,大多还是幼儿园组织活动的经验匮乏。

最后,幼儿年龄特点与活动开展的尴尬。一般来讲,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多以大班幼儿为主要活动对象。大班幼儿虽然专注力及音乐操作能力相对比较完善,心理多由他律向自律过渡,但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发生变化,例如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过程中,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焦虑,当自己的一些操作实践没有得到认可而感到失望和沮丧,此时教师若不能及时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则幼儿将有可能不能继续顺利进行活动。 二、组织幼儿打击乐活动的应对管理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一些相对有效的教育建议:

第一,鼓励机制下激发幼儿对打击乐器及演奏活动的兴趣。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乐曲的选择开始,在选择乐曲过程中尽可能选择一些贴近儿童生活的脍炙人口的明快的节奏感强的乐曲,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选材。比如针对大班幼儿节奏感比较完善的情况,我们可以选取《铃儿响叮当》这首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感强,整首曲子的曲调鲜明简单,教师可以通过圣诞节导入,装扮成圣诞老人、麋鹿等角色,结合节日情境“给表现积极优秀的孩子送礼物”为故事背景,不仅提高孩子的参与积极性,更在某种程度上激励孩子思考、参与、创造。

第二,领会透彻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科学规范地运用该教学法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通过激励的方法把孩子参与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接下来就要科学规范地把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渗透到活动中。例如,利用红、绿、黄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拍手、拍腿、跺脚的动作。其次,鼓励、关注孩子的创造发展,挖掘孩子的音乐潜能,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大班幼儿是由他律向自律过度的一个时期,孩子的自控力和专注力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要适当地鼓励和发展幼儿的探究内驱力。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开展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促进孩子精细动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更新教学理念,不能墨守成规,积极引入奥尔夫教学法并活学活用才能真正提高打击乐活动质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三,打击乐器活动的游戏化教学。一般意义上讲,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是一种特殊活动形式,就像一支乐队,有指挥、有组织,每个参与者各司其职。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为使演奏更和谐,要求每一个参与的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关注合奏者的行为,尊重同伴,了解自己演奏的结果与合奏集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尽可能地在指挥的引导下完成乐曲的演奏配器。角色表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旦幼儿担任了某一角色,在行动上受角色约束,那么集体责任感会增强。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要积极引导幼儿学会倾听整体音效,明确自己的演奏是否与合奏搭配,体验整体音乐在流动中不断变化的趣味,提高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表达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 1.游戏化教学——故事情境法

许卓娅教授曾经做过研究,她认为游戏化教学在艺术领域的效果是惊人的。游戏不仅是儿童的游戏,儿童亦是游戏着的儿童,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使用耳熟能详的故事情境再合适不过了。我以儿歌《拔萝卜》为例,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利用不同类型的打击乐器区分不同的角色与动作,使得孩子操作乐器时很明确地划分音乐段落,对不同角色进行分类处理,如用比较沉闷的鼓演绎“老奶奶”拔萝卜时的蹒跚步履,用串铃代替儿歌中“大哥哥”的行为举止,用清脆的碰铃演绎“大姐姐”的清新脱俗,用三角铁装扮“猫咪”的温顺和吃力,当教师进行单一角色表演时,只有代表这个角色的乐器发出声音,其他乐器保持安静,此方法不仅能让每个孩子都倾听不同音色的乐器带来的情感体验,还能让幼儿对儿歌的记忆更加深刻,游戏化教学增强了音乐活动的效果,凸显了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娱乐功能。 2.游戏化教学——“打击乐器演奏材料”多元化

一般来讲打击乐器都是相对比较专业的教学道具,幼儿在掌握及驾驭乐器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水平和规范,但是幼儿的个体差异及教具材料的匮乏难免使得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不尽如人意。我们要让打击乐器材料丰富起来,可以让孩子利用自己身体中能发声的器官进行演奏。如音乐歌曲《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尝试使用身体部位进行活动,随着歌词“拍拍手”、“跺跺脚”、“拍拍腿”、“敲敲门”等,任何有声响的物品都可以参与其中。这种操作不只是单纯的动作,而是一项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尽情投入其中。 3.游戏化教学——打击乐器教学演奏形式的创新

在传统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一般会采取各种配器方案及轮奏、齐奏等形式,游戏化教学则要求打击乐器教学演奏形式进行创新,给予幼儿更大、更开放的探索空间。以活动《圣诞老爷爷的王国》为例,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圣诞老爷爷邀请大家一起工作,提供了四种工具,铁罐、木槌、皮球、报纸。怎么让这些工具发出声音呢?”孩子们自由探索,让这四种工具发出了各种有趣的声音。接着,教师又引发了新的讨论:“那你们觉得哪一种最像撒种子呢?皮球可以用来做什么?报纸可以用来做什么?小木棒可以用来做什么?”在接下来的游戏环节中,孩子们分别使用这几种特殊的“乐器”发出声响,用不同的音色和力度模仿圣诞老爷爷四季工作,完成圣诞礼物的精心准备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