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父母的心导学案苏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3 20:26: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父母的心导学案苏教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2.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3.能联系生活理解主题,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重点:把握情节的曲折性;理解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 (国名)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即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也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其作品富有印象主义色彩,语言洗练质朴,意境新颖,注重抒情和主观感觉的描写。主要作品有《 伊豆的舞女 》《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 诺贝尔 文学奖”。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濑户( lài ) 吩咐( fēn ) 冷酷( kù ) 犹豫( yù ) ..........................褴褛( lán )( lǚ ) 酬谢( chóu ) 妥( tuǒ ) 缘故( yuán ) .................................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褴褛:(衣服)破烂。

无精打采:打不起精神。

寒酸:本文形容穿得破烂而显得不体面。

酬谢: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4.通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合作探究

问题一:细读文章,感知内容。 1.请用一句话对故事内容进行概括。

本文写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文中的父母因家境贫穷,将自己的孩子一送二换三要回,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反映了浓浓的父母爱子之心。

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1 / 3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问题二:品味语句,把握形象。

1.“父母的心”的内涵是什么?选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来读,按“从‘ ’中,我体会到‘父母的心’包含着‘ ’ ”的句式说话。

(1)从“今天早晨给你送来的二儿子,从眉眼长相到说话的嗓子,都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中,我体会到“父母的心”包含着孝心。孝顺父母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日本有这样的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2)从“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中,我体会到“父母的心”包含着爱心。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父母的爱心使得他们做出了要回小女儿的决定。

2.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

示例:因为他们的身上有着一种伟大而深沉的爱,一种深重的责任感。爱子之心使他们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虽然日子过得很窘迫,仍不想把他们舍弃。

拓展: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示例:不同意。我认为这种做法虽然从理性上说是不明智的,但理性却是经不住情感的考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与父母对子女的爱相比。

问题三:理解写法,揣摩效果。

1.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更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2.《父母的心》的中心乃至全部就是通过父母与财主夫人之间的对话体现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示例:(1)着力写好这场对话,写好它的细节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色。(2)以对话方式能体现现场感,每次反悔的理由编得头头是道,父母之心的平凡而伟大跃然纸上。 问题四:拓展探究,深入生活。

下面语段是介绍川端康成的成长经历。仔细阅读,说说川端康成赞美这样的父母之心的原因。

川端康成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辈为地方有名的富贵人家,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其父亲习医。他2岁丧父,3岁丧母,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抚养;祖父将他带回大阪府抚养,他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由于身体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而这种过分的保护并没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忧郁、扭曲的性格。上学后这种生活有所变化,但不幸又接踵而来,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6岁时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抚养……

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2 / 3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示例:这样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使沦为孤儿的川端康成形成了所谓“孤儿的根性”。所以在他以后的作品中,有许多都高度歌颂亲情,渴望有父母疼爱的感觉,希望体验到浓烈、可贵的亲情。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拥有父母之爱,是多么幸福,令人羡慕的事情,我们应倍加珍惜。

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