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蒸汽动力循环及汽轮机基础知识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2:31: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十章 蒸汽动力循环及汽轮机基础知识

10.1 蒸汽动力循环

核电站二回路系统的功能是将一回路系统产生的热能(高温、高压饱和蒸汽)通过汽轮机安全、经济地转换为汽轮机转子的动能(机械能),并带动发电机将动能转换为电能,最终经电网输送给用户。

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通过蒸汽动力循环完成的。蒸汽动力循环是指以蒸汽作为工质的动力循环,它由若干个热力过程组成。而热力过程是指热力系统状态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工质则是指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其在某一瞬间所表现出来的宏观物理状态称为该工质的热力状态。工质从一个热力状态开始,经历若干个热力过程(吸热过程、膨胀过程、放热过程、压缩过程)后又恢复到其初始状态就构成了一个动力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实现连续的能量转换。核电厂二回路基本的工作原理如图10.1所示。

水 蒸 汽

凝结水从蒸汽发生器内吸收一回路冷却剂的热量变成蒸汽

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将蒸汽热能转换成汽轮机动能;继而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热力循环

凝 结 水

图10.1核电厂二回路基本的工作原理

节约能源、实现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如何提高能源的转换率也是当今工程热力学所研究的重要课题。电厂蒸汽动力循环也发展出如卡诺循环、朗肯循环、再热循环、回热循环等几种循环形式。 10.1.1 蒸汽动力循环形式简介

1.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是由二个等温过程和二个绝热过程组成的可逆循环,表示在温熵(T-S)图中,如图10.2所示。图中,

A-B代表工质绝热压缩过程,过程中工质的温度由T2升到T1,以便于从热源实现等温传热;

B-C代表工质等温吸热过程,工质在温度

图10.2 卡诺循环 - 113 -

S

T2 T1

T B C A D T1下从同温度热源吸收热量;

C-D代表工质绝热膨胀过程,过程中工质的温度由T1降到T2,以便于向冷源实现等温传热

D-A代表工质等温放热过程,工质在温度T2下向等温度冷源放出热量,同时工质恢复到其初始状态,并开始下一个循环。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同样的热源温度和冷源温度下,卡诺循环的效率最高,其循环效率可表示为:

η=1-T2/T1

从该式中可得出如下结论:

(1)卡诺循环的效率只决定于热源和冷源的温度,所以若要提高热力循环的效率,就应尽可能提高工质吸热温度T1(受金属材料限制),以及尽可能使工质膨胀至低的冷源温度T2(受环境等条件限制)。但是,热源温度T1不可能增至无限大,冷源温度T2也不可能减小至零,所以η不可能等于1,且永远小于1,即在任何循环中不可能把从热源吸取的热量全部转换为机械能。

(2)当T1=T2时η=0 ,表明系统没有温差存在时(即只有一个恒温热源),利用单一热源循环作功是不可能的。

目前,卡诺循环还是一种为人类追求的理想循环,迄今为止还未实际实现。对水蒸汽为工质的循环,若在其湿饱和蒸汽区建立卡诺循环,等温吸热和放热原则上可以克服,如图10.3所示。但对压缩过程而言,由于工质处于汽水混合物状态,一是要求容积较大压缩机,其次耗费压缩功,同时在湿汽状态下,对压缩机工作不利,因此实际上很难实现饱和蒸汽卡诺循环,而是采用朗肯蒸汽循环。

2.朗肯循环

朗肯循环的组成及其设备工作流程如图10.4所示,它是研究各种复杂蒸汽动力装置的基本循环。它的工作过程如下:

T D B A F E S T 图10.3 饱和蒸汽卡诺循环 C D

S F A

E a e 图10.4 朗肯循环

ABCD为等压(不等温)加热过程,水在锅炉(或蒸汽发生器)中吸热,由过冷水变为过热蒸汽,这时工质与外界没有功的交换。

- 114 -

DE为过热蒸汽在汽轮机中绝热膨胀过程,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对外作功。汽轮机出口的工质达到低压下湿蒸汽状态,称为乏汽。

EF为乏汽在冷凝器中的凝结放热过程,变成该压力下的饱和水,称为凝结水。 FA为凝结水在水泵中绝热压缩过程,提高凝结水压力将其送到锅炉(或蒸汽发生器)继续吸热进行下一个循环。对水进行升压要消耗外功。

由上述4个热力过程组成了一个蒸汽动力循环。由图10.4温熵图可知,朗肯循环的效率为:

η=面积ABCDEFA/面积aABCDEFea

根据卡诺循环的结论,不难发现朗肯循环中吸热过程中的AB段是整个吸热过程中温度最低的部分,从而降低了朗肯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使循环效率下降。若能改善低温吸热段过程就可大大地提高蒸汽朗肯循环的效率,由此发展出了回热循环。

3.回热循环

回热循环是现代蒸汽动力循环所普遍采用的循环,它是在朗肯循环的基础上对AB段吸热过程加以改进而得到的。所谓回热是指利用一部分在汽轮机内作过功的蒸汽来加热给水,使进入锅炉(或蒸汽发生器)的给水温度较高,以提高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从而提高循环效率。图10.5所示为抽汽回热循环示意图。

和朗肯循环比较,回热循环增加了给水加热器H和相应的抽汽管道及疏水管道。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做功到M点,从中抽出一部分蒸汽送到给水加热器H中加热给水使给水温度由A点升高,其余蒸汽则继续做功直到排出汽轮机并被冷凝成凝结水。抽汽放热后凝结成疏水,用疏水泵打入系统中与给水相混合使给水温度最后升高至N点进入锅炉或蒸汽发生器,混合后工质质量没有损失。这时,在锅炉或蒸汽发生器内给水从N点开始吸热,给水的低温吸热段由AB段变为NB段,提高了平均吸热温度,从而提高了循环效率。

T D B N A F E L

S

H A

F C R M D

N M

E

a e 图10.5 抽汽回热循环示意图

应该指出:虽然低温段AB的过程也是吸热过程,但与朗肯循环不同,因为有回热时吸入的热量已经不是外部热源(来自锅炉或蒸汽发生器)的热量,而是循环内部的换热。除了提高平均吸热温度使循环效率升高外,还可以从减少冷源放热损失来说明,即抽出来

- 115 -

一部分蒸汽在加热给水过程中被凝结成水,它的汽化潜热被给水吸收,而没有被循环水带走,减少了冷源放热损失,提高循环效率。当然,抽出来一部分蒸汽后,汽轮机内作功量也减少了。但理论计算和实际试验都表明:功的减少量远小于向冷源放热的损失量。因此,采用抽汽回热总是可以提高蒸汽动力循环的热效率的。且在一定给水温度下,回热循环的效率是随着回热级数的增多而增加的。但随着回热级数的增加,回热循环效率的增加程度逐渐减少。因此,采用过多的回热级数会使系统复杂、投资增加,实际采用多少级回热合理,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以7~8级为宜。

4.中间再热循环

所谓中间再热循环是将在汽轮机内膨胀作功到某一中间压力的蒸汽,重新送回到锅炉

T D B C E A H I G S

a e f H

F D

F

A E G

图10.6 再热循环

或汽水分离再热器中进行再次加热,经再热后蒸汽又回到汽轮机内继续膨胀作功,直至终点排入冷凝器。中间再热循环的T-S图及其设备工作流程如图10.6所示。

与朗肯循环比较,在中间再热循环方式中,增加了再热器设备。蒸汽在汽轮机中做功到E点后,全部蒸汽又被送回锅炉再热器或汽水分离再热器继续吸热,变为过热蒸汽,温度接近新蒸汽温度。之后,蒸汽再回到汽轮机继续做功。

由图10.5温熵图得出,中间再热循环的效率为:

η=面积ABCDEFGHA/面积aHABCDEFGfa

中间再热对循环效率的影响不易从上式直观看出,但可从温熵图作定性分析。若将再热部分看作原循环ABCDEIHA的附加循环IEFGI。如果附加循环效率比基本循环高,则循环的总效率就可以提高,反之则降低。因此,采用再热循环不一定能够提高循环效率,要视所选再热蒸汽压力而定。若再热压力太低,可能会使循环效率降低;再热压力过高,虽然可以提高循环效率,但效果并不明显,并且采取再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蒸汽膨胀终点的干度,以保障汽轮机的安全运行。所选再热压力过高,对乏汽干度的改善较少,因此切不可舍本求末。所以综合考虑中间再热压力对效率和干度的影响,实际上存在着一最佳的再热压力。在该压力及汽轮机末级允许干度的条件下,使再热循环效率达到最佳值。其最佳再热压力的确定需作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根据系统实际情况计算得到。一般在初压的15~30%之间,采用一次中间再热可使循环效率提高2~3.5%。

对压水堆核电站,初参数都采用饱和蒸汽,故在高、低压缸之间采用汽水分离再热装

- 116 -

置以减少汽轮机末级湿度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无论是常规火电厂还是核电厂,其蒸汽动力循环都是基于以上循环形式建立的,绝大部分采用中间再热回热循环,即综合了上述各循环形式优点,以满足安全、经济生产的要求。

通过以上所述,提高蒸汽动力循环效率的途径可有如下几个方向: (1) 尽可能提高蒸汽初参数(温度和压力),但受到设备材料的限制;

(2) 尽可能降低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终点的参数(冷凝器真空度),减少冷源损失,但受自然界环境影响;

(3) 采用回热循环和中间再热循环;

(4) 改善汽轮机的结构,提高热功转换效率 ; (5) 优化热力系统结构,减少过程损失; 10.1.2 大亚湾核电站的热力循环

1.大亚湾核电站热力系统

大亚湾核电站的热力循环是具有中间再热、七级回热的饱和蒸汽朗肯循环。图10.7表示出了大亚湾核电站二回路热力系统的组成原理。

大亚湾核电站的热力系统主要由三台蒸汽发生器、两台汽水分离再热器、一台汽轮机(包括一个高压缸、三个低压缸)、三台冷凝器、三台凝结水泵、四级低压给水加热器、

图10.7 大亚湾核电站二回路热力系统原理图

一台除氧器、三台主给水泵(有一台电动给水泵、两台汽动给水泵)、两级高压给水加热器等组成。

蒸汽发生器作为热源由反应堆冷却剂供热产生饱和蒸汽,蒸汽首先进入汽轮机高压缸做功,之后进入两台汽水分离再热器,经过汽水分离和再热变成过热蒸汽后进入三台低压

- 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