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与临床路径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6 3:01: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桡骨远端骨折回医临床路径

标准住院日为≤14天

1、回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BGG000)。 适用对象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1、疾病诊断:(1)回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诊断依据 (2)西医诊断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无移位型(2)伸直型(3)屈曲型(4)半脱位型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2、患者适合并接受回医治疗。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诊断标准(TCD:BGG000、ICD10:S52.501)桡骨远端骨折。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症。 3、除外以下情况: 进入路径标准 (1)桡骨远端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3)局部肿胀严重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患者同意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 回医证候学观察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 入院检查(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项目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 1、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2、回药治疗(根据骨折三期回药内服、外用辨证施治疗方法 治),3、康复治疗,4、并发症的防治,5、护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2、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 等。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出院标准 3、外固定稳定。4、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5、初步形成具有回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1、出院后每3天门诊复查1次,持续3-5次。复诊时根据骨折三期回药内服、外 出院后治疗 用,辨证施治,调整夹板外固定。 2、必要时需复查X线片检查,了解骨折对位情况,如有移位及时再次复位并调整夹板外固定。 3、夹板外固定时间4—6周。 4、治疗期间及拆除外固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复位后关节面塌陷仍大于2mm,或稳定性差,复位后桡骨长度、生理角度等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仍有持续丢失者,需行手术治疗,退出本路径。 3、合并症:本病老年人多见,常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4、并发症:出现张力性水泡、压迫性溃疡、皮肤过敏、骨筋膜室综合症等,轻者会导致延期治疗,重者退出本路径。 5、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