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貌第15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教学案 版本: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8 19:35: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15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必修1+选修

Ⅰ-1)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2.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表现 风化作用 因素 温度、水、生物 水、冰川、空气等 风、流水、冰川等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作用 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结果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形成绵长的山脉和巨大的褶皱山系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结果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平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三、常见地貌类型 1.喀斯特地貌

(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2.风沙地貌: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类型包括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和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等。

3.海岸地貌: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类型有侵蚀形成的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和堆积作用形成的海滩、沙坝等。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重熔再生。

微点1 准确理解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

(1)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结果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2)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 (3)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微点2 图解各种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各种外力作用互为条件、密切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其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微点3 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

(1)风化作用是指在流水、风、温差、生物等的作用下,岩石崩解破碎的过程。 (2)风力作用是风力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微点4 流水的化学溶蚀和化学沉积作用

碳酸钙和碳酸溶液(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这是个可逆反应,碳酸钙难溶,碳酸氢钙可溶,从左向右,石灰岩被溶解,形成溶沟、洼池、石芽、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溶洞等地貌。从右向左,产生石灰岩,形成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帘等地貌。

CaCO3+H2O+CO2

Ca(HCO3)2

微点5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沉积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外力作用。 (4)由沉积物指向沉积岩的箭头——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5)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6)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7)岩浆:三进一出。 (8)岩浆岩:一进三出。 (9)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10)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018·高考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C.河流改道

B.火山口集水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C.湖盆在加深 【图解思路】

B.入湖径流增多 D.入湖泥沙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