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2:40: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1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耳(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sin45°的值等于 B (A)
1 2 (B)
2 2(C) 3 2(D) 1
(2)下列汽车标志中,可以看作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3)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总人口约为1 370 000 000人,将1 37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B
?10(A) 0.137?10 (B) 1.37?10 (C) 13.7?10 (D) 137
(4) 估计10的值在 C
(A) 1到2之问 (B) 2到3之间 (C) 3到4之问 (D) 4刊5之问 (5) 如图.将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边AB、CB均落在对角线BD上,得折痕BE、BF,则∠EBF的大小为 C
(A) 15° (B) 30° (C) 45° (D) 60°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利用翻折变换的不变量,可以得到∠EBF为直角的一半.
解答:解:∵将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边AB、CB均落在对角线BD上,得折痕BE、BF,∴∠ABE=∠DBD=∠DBF=
∠FBC,∴∠EBF= 12∠ABC=45°,故选C.
10987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及勾股定理,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
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已知⊙O1与⊙O2的半径分别为3 cm和4 cm,若O1O2=7 cm,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 D
(A) 相交 (B) 相离 (C) 内切 (D) 外切
(7) 右图是一支架(一种小零件),支架的两个台阶的高度和宽度都是同一长度.则它的三视图是 A
(8)下图是甲、乙两人l0次射击成绩(环数)的条形统计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甲比乙的成绩稔定 (B) 乙比甲的成绩稳定
(C) 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 (D) 无法确定谁的成绩更稳定
方差;条形统计图.
专题:计算题;数形结合.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
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解答:解: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乙的成绩更整齐,也相对更稳定,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
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9)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所用时间计算;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所用时间计费。若上网所用时问为x分.计费为y元,如图.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述两种计费方式的函救的图象,有下列结论:
① 图象甲描述的是方式A:② 图象乙描述的是方式B; ③ 当上网所用时间为500分时,选择方式B省钱.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A) 3 (B) 2 (C) 1 (D) 0
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应用题;数形结合. 分析:根据函数图象的特点依次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特点:①图象甲描述的是方式A,正确,②图象乙描述的是方式B,正确,
③当上网所用时间为500分时,选择方式B省钱,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需要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难度适中.
(10)若实数x、y、z满足(x?z)?4(x?y)(y?z)?0.则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D (A)x?y?z?0 (B) x?y?2z?0 (C) y?z?2x?0 (D) z?x?2y?0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专题:计算题.
分析:首先将原式变形,可得x2+z2+2xz-4xy+4y2-4yz=0,则可得(x+z-2y)2=0,则问题得解.
解答:解:∵(x-z)2-4(x-y)(y-z)=0,∴x2+z2-2xz-4xy+4xz+4y2-4yz=0,∴x2+z2+2xz-4xy+4y2-4yz=0,
∴(x+z-2y)2=0,∴z+x-2y=0.故选D.
2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x2+z2+2xz-4xy+4y2-4yz=(x+z-2y)2.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 ?6的相反教是______6____.
x2?1 (12) 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等于____1 ______。
x?1 (13)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1).且满足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为___y?x?1(答案不唯一,形如y?kx?1(k?0)都可以)_______ (写出一一个即可).
(14) 如图,点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CA的中点,连接DE、EF、FD.则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___3_______。
(IS) 如图,AD,AC分别是⊙O的直径和弦.且∠CAD=30°.OB⊥AD,交AC于点B.若OB=5,则BC的长等于____5 _____。 考点: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 分析:在Rt△AOB中,已知了OB的长和∠A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OA的长,也就得到了直径AD的值,连接CD,同理可在Rt△ACD中求出AC的长,由BC=AC-AB即可得解. 解答:解:连接CD;Rt△AOB中,∠A=30°,OB=5,则AB=10,OA=5 3 ;在Rt△ACD中,∠A=30°,AD=2OA=10 3 ,则AC=15;∴BC=AC-AB=15-10=5.故答案为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的应用,难度不大. (16) 同时掷两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的概率为____
1 _____。 6(17)如图,六边形ABCDEF的六个内角都相等.若AB=1,BC=CD=3,DE=2,则这个六边形的周长等于____15_____。
解:15
分别作直线AB、CD、EF的延长线和反向延长线使它们交于点G、H、P. 因为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
所以六边形ABCDEF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都是60°.
所以三角形APF、三角形BGC、三角形DHE、三角形GHP都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GC=BC=3,DH=DE=2.
所以GH=3+3+2=8,FA=PA=PG-AB-BG=8-1-3=4,EF=PH-PF-EH=8-4-2=2. 所以六边形的周长为1+3+3+2+4+2=15. 故答案为15.
(18) 如图,有一张长为5宽为3的矩形纸片ABCD,要通过适当的剪拼,得到一个与之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Ⅰ) 该正方形的边长为___15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Ⅱ) 现要求只能用两条裁剪线.请你设计一种裁剪的方法.在图中画出裁剪线, 并简要说明剪拼的过程:_如图.①作出BN=15 (BM=4,MN=1, ∠MNB=90°): ②画出两条裁剪线AK,BE (AK=BE=15.BE⊥AK): ③平移△ABE和△ADK.
此时,得到的四边形BEF'G即为所求.________。 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专题:作图题. 分析:(I)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2=3×5,可解得正方形的边长; (II)以BM=4为直径作半圆,在半圆上取一点N,使MN=1,连接BN,则∠MNB=90°,由勾股定理,得BN= 42-12= 由此构造正方形的边长,利用平移法画正方形. 15,解答:解:(I)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2=3×5,解得a= (II)如图, 15; (1)以BM=4为直径作半圆,在半圆上取一点N,使MN=1,连接BN,由勾股定理,得BN= (2)以A为圆心,BN长为半径画弧,交CD于K点,连接AK, (3)过B点作BE⊥AK,垂足为E, (4)平移△ABE,△ADK,得到四边形BEFG即为所求. 15; 点评:本题考查了应用与设计作图.关键是理解题意,根据已知图形设计分割方案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 (19)(本小题6分) 解不等式组??2x?1?x?5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6<x≤2.
?4x?3x?2k(k为常数.且k?0) x(20)(本小题8分)
已知一次函数y1?x?b(b为常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相交于点P(3.1).
(I) 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II) 当x>3时,试判断y1与y2的大小.井说明理由。
解 (I)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1?x?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 (Ⅱ)y1?y2.理由如下: 当x?3时,y1?y2?1.
3. x 又当x?3时.一次函数y1随x的增大而增大.反比例函数y2随x的增大而减碡小, ∴当x?3时y1?y2。
(21)(本小题8分)
在我市开展的“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中,某中学为了解八年级300名学生读书情况,随机调查了八年级50名学生读书的册数.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0 1 2 3 4 册数 3 13 16 17 1 人数
(I) 求这5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救,众数和中位数:
(Ⅱ) 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八年级300名学生在本次活动中读书多于2册的人数。 解:(I) 观察表格.可知这组样本救据的平均数是 x?0?3?1?13?2?16?3?17?4?1?2
50 ∴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2.
∵在这组样本数据中.3出现了17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为3. ∵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2,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
(Ⅱ) 在50名学生中,读书多于2本的学生有I 8名.有300?18?108. 50 ∴根据样本数据,可以估计该校八年级300名学生在本次活动中读书多于2册的约有108名. (22)(本小题8分)
已知AB与⊙O相切于点C,OA=OB.OA、OB与⊙O分别交于点D、E. (I) 如图①,若⊙O的直径为8AB=10,求OA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Ⅱ)如图②,连接CD、CE,-若四边形dODCE为菱形.求
OD的值. OA 考点:切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1)连接OC,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OC⊥AB,再由勾股定理求得OA即可; (2)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得OD=CD,则△ODC为等边三角形,可得出∠A=30°,即可求得 ODOA的值. 解答:解:(1)如图①,连接OC,则OC=4, 1∵AB与⊙O相切于点C,∴OC⊥AB,∴在△OAB中,由AO=OB,AB=10m,得AC=2 A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