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7 7:31: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取商的近似数的应用题时,先出示题目: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几个瓶?再让学生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当学生回答出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就是看2.5千克里有几个0.4千克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需要几个瓶,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算出结果为6.25,我问学生:“按‘四舍无入’法我们准备6个瓶子可以吗?”学生回答说“不可以。” 我又问:“为什么?”学生都知道需要再准备一个瓶子装剩下的0.1千克油,所以需要准备7个瓶子才行。最后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老师并告诉:这种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随后用同样的方法教学了“去尾法”。由于这些例题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容易理解掌握。这样也引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
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 道上发展。
例如:在教学新教材第九册的连除应用题时,首先将连除应用题拆分成两道与生活有关的除法应用题,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再出示连除应用题,通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学生明白这题与上面两道题不同,然后我启发提问:“能不能一步算出每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吗?”学生都回答说:“不能。”接着我又提问学生:“既然这道题不能一步算出来,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分析解答。交流汇报时,有的小组说出了两种算法,甚至有个别小组说出了三种以上的方法。这样从问题入手逐步深化认识,不但能够解决学生思维过程中无从下手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沿着起点发展,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抓住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另外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
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我经常根据班里具体情况及培养目标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题。通过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
摘要: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
关键词:培养 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改实验,我认为:1、从具体的感性材料入手,逐步升华,促进学生的思维;2、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发展学生思维;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4、注重读说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我们可以试着围绕这些方面进行:
一、从具体的感性材料入手,逐步升华,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对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由于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等原因,因而我们只是重视了“算”放弃了这样一个抽象思维训练的机会。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