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7:36: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时间:2010-1-13 12:37:11 点击:348
核心提示:本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进行综述和总结,通过调查和访谈,根据获得的第一手数据,结合大量的二手资料,比较分析北京郊区和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背景、进程、升级模式的基础上,吸取台湾地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在战略转型、产品设计、营销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方面的优秀经验,提出针对北京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建议和设...
——以台湾地区和北京郊区为例
胡晓晨 邹统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 )
摘要:北京乡村旅游起步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经历了自发期(1998年以前)、成长期( 1998—2003年)、成熟期(2003年—),但长期以来,乡村旅游处于低水平重复开发状态,产品的同质、单一导致降价、拉客等低端竞争手段,其后果就是利润不断下降,收入减少。而旅游者不断成熟,消费能力增强,急需高质量的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产品。
本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进行综述和总结,通过调查和访谈,根据获得的第一手数据,结合大量的二手资料,比较分析北京郊区和台湾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背景、进程、升级模式的基础上,吸取台湾地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在战略转型、产品设计、营销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方面的优秀经验,提出针对北京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乡村旅游 产业升级 北京郊区 台湾她区
北京乡村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历了自发期、成长期、成熟期,得到极大发展。但长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乡村旅游处于低水平重复开发状态,产品的同质、单一导致降价、拉客等低端竞争手段,其后果就是利润不断下降,收入减少。而旅游者不断成熟,消费能力增强,急需高质量的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产品。
1 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回顾
乡村旅游占所有旅游活动的10%~25%(欧洲参数EuroBarometer , 1998 )。它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rurality)为依托的旅游活动。德诺伊(Dernoi , 1991)指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
有与土地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农业活动)的、存在永久居民的非城市地域的旅游活动。他还鲜明地指出:永久性居民的存在是乡村旅游的必要条件。瑞切尔(Reichel)、罗文格特(Lowengart)和米尔曼( Milman)就指出: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强调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保持乡村性的关键是:小规模经营、本地人所有、社区参与、文化与环境可持续(布罗曼Brohman , 1996 )。
20 世纪中后期,日本、泰国和我国台湾等率先提出了“观光农业”的农业经营模式,出现了具有观光、餐饮、住宿、购物等多种功能的观光农园。80 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度假需求的增长,观光农园开始由观光为主向度假体验为主发展,后又出现了租赁休闲农场。
朗格和兰恩(Long&Lane , 2000)指出乡村旅游进入了第二阶段,扩张、兼并、差异化与理解( understanding)是主要特点。夏普利(Sharpley , 2003 )指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本地化(Localization ) ,即开发的目的主要是满足本地社区发展的需要,建设本地产品供应链,鼓励地方工艺品生产,保证收益最大程度地保留在本地,确保开发力度在环境与社会承载力之内。
各地乡村旅游都相继经历了升级换代阶段,都积累了一些优秀经验,尤其是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都会给北京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2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2.1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式
回顾台湾休闲农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4 个时期,即草创期、成长期、快速发展期和蜕变期。草创期(1960年代后期—1980年), 1965年台湾成立第一家观光农园,这一时期休闲农业经营方法简单,主要是以观光农园形态经营,农民开放其生产场所供游人体验采摘和购买等休闲活动,完全属于农民的自发性行为。成长期(1980—2000 年),这个时期台当局开始推广休闲农业示范计划,推动发展多样化的休闲农业,1989年台农业主管部门正式确定“休闲农业”名称,同年颁布实施“森林游乐区设置管理相关规定”,推行“休闲农业相关计划项目”,增加休闲农业发展的施政规划,包括休闲农业区划与休闲农场经营辅导;此后相继订立“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相关规定”,引入市民农园制度,修订“休闲农业辅导相关规定”,对休闲农业和休息农业区进行区别管理。此时,走马濑农场、东河农场、香格里拉农场、东势林场等成为较成功的休闲农业项目,此期台休闲农场数增至610 场:快速发展期(2000—2003年),自2000 年起,农业发展相关规定增订休闲农业基本内容,休闲农业从政策面提升到法律面,制定“休闲农业辅导管理相关规定”,推行“休闲农渔园区计划”,公布“民宿管理相关规定”。此期,休息农业政策及产业发展渐趋成熟,当局提供了完善的相关规定和产业发展条件,政策服务范围朝策略联盟及主题活动发展,同异业套装旅游捆绑经营,全台农场数增至1021场。产业蜕变期( 2004年—至今),由于经营内容雷同相似,加上岛内经济不景
气等种种原因,许多农场经营业绩不佳,纷纷关闭停业,台农业主管部门感受到岛内外社会、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于是积极修订相关规定以求更有利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将休闲农业的发展目标定位在具有“国际观光水准”上,强调主题化发展,并列入计划。
2.2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类型
台湾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农园体验、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教育农园、农庄民家、乡土民俗、生态保育、渔业风情等休闲活动项目。历经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现象,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牧场等几种类型。
(1)乡村花园的设计和建造盛行英国,最初的乡村花园主要种植本土植物,且多数是可为餐桌提供食物的瓜果蔬菜类。如今的乡村花园建设已是包罗万象,摆脱了最初的以实用性为主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追求环境优美、景观独特、地域性强的乡村花园开始出现。
(2)乡村民宿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环境、景观、特色文化、民俗,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独特的民风、民俗,于优雅宁静中体验乡村生活。优雅的环境、朴素的民风民情,优美的风景和朴实亲切的主人,使乡村民宿成为世界各地自主旅游者的最爱。在台湾乡村民宿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有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如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把原先的台湾冶金矿区,从炼金厂、古烟道、废矿坑、战俘遗迹甚至是天皇寓所进行合理规划开发,独特的景观吸引着无数前来到访的游客。
(3)观光农园是指具有农业特产之地区,通过规划建设使其具有观光休闲与教育价值的农业园区。观光农园内提供观光游客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以便利游客体验采收农特产的乐趣并了解农特产生产过程,以增长游客时间,寓教于乐,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的目的。观光农园的类型包括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观光瓜园等。
(4)休闲农场是台湾农业类型中最具代表性者,农场原以生产蔬菜、茶或其他农作物为主,且具有生产杂异化的特性,休闲农场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山溪、远山、水塘、多样化的景物景观、特有动物及昆虫等,因此休闲农业可发展的活动项目较其他类型的休闲农业更具多样性。常见的休闲农场活动项目包括农园体验、童玩活动、自然教室、农庄民宿、乡土民俗活动等。休闲农场是由数个农民或多个农民团体联合兴办的,规模比观光农园要大,面积一般在50 公顷以上,经营的项目比较多元化。
(5)教育农园是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之场所、教案和解说员。在教育农园里各类树木、瓜果蔬菜均有标牌,有昆虫如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等活生生的教材。游客在此参与农业、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尤其为城市的青少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