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4:47: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议论文论证技巧--引用论证
一、概念和特点
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
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
二、运用引证法应注意的问题
1、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紧扣观点,“引”“证”结合。
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许多学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因此,在列出理论根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讲清所引用资料的意思,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
3、“引”为“证”用,适可而止。
1
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见解,自己见解的应是议论的主体,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因此,引用切不可追求华丽,喧宾夺主,导致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4、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
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引证的类型和作用
引用分明引与暗引两种。但无论是哪一种,它们都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相一致,并且在行文上自然和谐,能融为一体。
1、明引。也叫直引式,即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诗句来证明文章的观点。
例1 人类之所以能走出蛮荒,摆脱愚昧,踏进文明,就是因为人类有不尽的希望。梁启超曾说“夫有希望者,人类之所以异于禽兽,文明之所以异于野蛮,而亦豪杰之所以异于凡民者也。”希望带给人们无穷的信心、勇气和力量,激励着人们去克服艰难和困苦。希望使人类战胜了自然,战胜了自我,带来了人类的光明,点燃了生命的火光。古希腊统治者亚历山大在远征前,把所有的金银财宝、土地庄园等皆赠给大将元帅,一大臣见状十分不解问道、“陛下,您把全部财产分掉了,那?把什么留给你自己呢?”亚历山大答道、“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亚历山大之所以赫然昭示于古今,是希望带给他无穷的力量。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受阻于匈奴,九死一生,仍怀希望,终排除万难,凯旋归汉;史可法、谭嗣同、秋瑾、李大钊、江姐……太多太多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是希望幻化成的执著信念带给他们巨大的勇气和力量。是希望使人们在险境、绝境中勃然奋发,努力抗争;是希望使人类代代生生不息,永远在历史的大道上奋勇向前。(《论希望》)
例2如果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就某个问题的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做过的路还多!
2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能保证年轻的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年长的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
2、暗引。
暗引又可以分为“修饰式”和“镶嵌式”两种。所谓“修饰式”就是把引用的内容作为定语出现。(如例3)而“镶嵌式”是把引用的话,组织进了自己的叙述或议论,变成了自己话中的一部分。(如例4)无论哪一种引证,都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化意蕴,进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3 纵观天下有志者,总是夙兴而夜寐,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心甘情愿为社会奉献的。千百年来,奉献精神如同血液,在我们民族躯体中不息地流动;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如同火炬,点燃了炎黄子孙的爱国赤诚。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共患难,誓将热血固神州”的朱德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南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
例4: 漫漫秋夜,冷冷秋风,你孤枕难眠,辗转反侧,“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思念远方的明诚,你多情啊!再回首,那携手穿行于菜花间的快乐往事;再回首,那临窗共饮酒赋诗的闲情岁月;再回首,……更不会忘却,“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的那场离别啊……你追忆这一切,“欲语泪先流”。你日夜盼明诚至,相思成灰,离恨成草,以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面对你,面对你的多情,你的柔弱,我无语,只觉心痛,心如麻!
姑且起身,坐于院中。折一剪红梅,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泪痕红绝鲛绡透”,我不想再见你,愁了.拿来一壶水酒,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你“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