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第一册自序》读书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23:29: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读书报告

近日来,读了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一文;收获颇丰。在这篇自传性的长序里,顾颉刚先生从当时的局势、自身的个性和个人境遇等方面畅言自己之所以有“层累造就历史”这一观点的原因以及其独特的古史研究方法;清晰地阐述了顾颉刚先生应别人所求,向读者介绍“古史辨运动”兴起缘由以及个人的成长历程 ,体现先生对历史的敏感、对学术研究的入。对“真”的一种执着。性格上,作者是夜光桀骜不驯、历史兴味极重、好奇心极发达的人,敢于怀疑古书古史而对它做深入的研究,敢于推翻数千年的偶像而不吝惜,敢于在向来不发生问题的地方发生出问题而不丧气于他人的攻击。下面我就结合序中的内容来具体说说我的看法和体会。

书中说:

做了一二个月,注解依然没有做成,但古今来造伪和辨伪的人物事迹倒弄得很清楚了,知道在现代以前,学术界上已经断断续续地起了多少次攻击伪书的运动,只因从前人的信古的观念太强,不是置之不理,便是用了强力去压服它,因此若无其事而已。现在我们既知道辨伪的必要,正可接收了他们的遗产,就他们的脚步所终止的地方再走下去。因为这样,我便想把前人的辨伪的成绩算一个总帐。我不愿意单单注释《伪书考》了,我发起编辑《辨伪丛刊》。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一种敢于追求真理的精神,不同于前人的置之不理或者是强力去压制疑问。他敢于去在怀疑之后,去辨伪求证,而且有雄心把前人的辨伪做一个总结。我们都知道这将是一个

浩大的工程,它将需要很多的艰辛和努力才能完成,而且还不知道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结果。这样,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勇气与信心。在读初中、高中的时候,对于书中的某些观点或者结论,我们会有所质疑。那时,我们可能会去向老师请教一番;也可能会置之不理,把心中的疑惑给压制下去。我们也曾有过质疑,但是我们却没有去辨伪考证;也许会有人说我也去考证了,就是没有结果而已;但是我们都没有作者的那种真正探索的精神。这使顾先生一个严谨、奉献和独立的形象跃然纸上。对这样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学者,值得我们每一个治学之人表示自己真实的崇敬之情。而现在作为大学生,我们一开始就应该用怀疑历史的态度去看书、去学习。就象顾颉刚所说的那样:对于无论哪种高文典册,一例地看它们的基础建筑在沙滩上,里面的漏洞和朽柱不知道有多少,只要我们何时去研究它就可以在何时发生问题,把它攻倒。也许我们不能做到真做到发现伪史,但是至少我们有怀疑历史的态度,如果没有这种态度那认识真正的历史的可能都不会有。而文章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刘楚贤胡荃人二先生就来书痛驳,我很高兴地收受;我觉得这是给与我修正自己思想和增进自己学问的一个好机会 —— 谦虚、好学

2、看到古史的种种研究,意识自己知识的浅陋希望多看点书—— 好学

3、知道自己在研究古史上原有专门的一小部分工作——辨伪史——可做,不该把范围屡屡放宽,以致—无所成—— 专一

4、生活的苦痛——先妻得疾,后丧 。祖母先病,后投。自身的的病痛;生计的艰窘 职业的变更,从事过些不合自己性情的职业。他没有被生活的困苦所打倒,继续全身心投身于历史的研究当中——坚韧的精神

而无可忽视,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想及《古史辨》在五四运动时期推动了疑古风潮的前进。然而,在疑古风潮盛行的同时,另外十分重要的疑问则无人能够解决——历史真相到底应该如何还原?真古史是否真的存在?

顾颉刚先生提出了一个说法:离古史越远的人越不能真正知道古史的真实性。我们知道,商代的历史是周人写的,夏朝的历史是春秋战国出现的,至于三皇五帝则是在秦始皇时期出现的。这就使人不得不怀疑,晚商以前的历史的存在是否是出于某些政治性原因。中国的古史,因为杂糅了许多非历史的成分,弄成了一笔糊涂账。顾颉刚先生提出要在客观上真实认识古史,而这则需要依据了各时代的时势来解释各时代的传说中的古史。他在自己的序中也有写道。

书中说 :

尧、舜的事迹也是照了这个次序:《诗经》和《尚书》(除首数篇)中全没有说到尧、舜,似乎不曾知道有他们似的;《论语》中有他们了,但还没有清楚的事实;到《尧典》中,他们的德行政事才灿然大备了。因为得到了这一个指示,所以在我的意想中觉得禹是西周时就有的,尧、舜是到春秋末年才起来的。越是起得后,越是排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