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市场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7:27: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互联网+运动健康”市场分析

第一部分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一、政治环境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 《意见》要求,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推广全面量化健康生活新方式。鼓励健康服务机构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第三方在线健康市场调查、咨询评价、预防管理等应用服务,提升规范化和专业化运营水平。《意见》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健康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更加多元,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提出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发展目标。

国务院承诺为发展互联网+营造宽松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完善信用支撑体系,推动数据开放,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多举措保障互联网+医疗等健康有序发展。继互联网成为商业时代主旋律后,大健康,也再度成为新商业创新的热点领域,互联网巨头,医药行业巨头都纷纷跨入该领域,“互联网+大健康”成为最热度的商业话题和领域。

国家政策大力加强国民身体素质和公共医疗卫生,在此前提下,政府对私立医院的限制和约束在减少,也在降低进入门槛,APP拥有好的政策机遇去开拓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同时也要接受更多的竞争对手的挑战。 二、社会环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另外,报告还显示,O2O市场快速发展,成为引领行业的商务模式。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提升至85.8%。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使用率为91.2%。手机网络游戏从爆发式增长变为稳步增长,预计2015年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个人互联网应用呈上升态势。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应用,使用率达到90.6%。平板电脑凭借娱乐性和便捷性成为网民的重要娱乐设备,2014年底使用率达到34.8%。 中国经济新闻网指出,中国手机用户达12.86亿户,普及率94.5部/百人。 调查还显示,智能手机正在快速改变着中国城市人群的生活方式。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在线商业模式已逐渐成熟,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运动健康方面存在着巨大发展潜力。根据美国著名调查机构IHS的调查报告显示,健身运动类的APP将会越来越受用户亲睐。2012年全球健身、运动类APP的下载量达到1.56亿人次,而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2.48亿人次,增长率高达63%。

图: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

另外,国民健身意识逐渐增强,每年的8月8日是我国的“全民健身日”,将奥运会开幕日定为全民健身日,是纪念,更是传承。如何继续构建一个科学、系统、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值得相关部门好好研究,这是应有的担当。全民健身既然属于全民,更要激活民间热情,大胆放手、积极扶持同样是推进和提升公共体育服务应有的思和气魄。现在的人们强调自我满足,各持不尽相同的态度,更多的人在辛勤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我实现;人们在使用产品和享受服务,被当作自我表现的手段。在与其他人关系方面,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同时追求自我利益和避免外来人,然而内心渴望直接沟通。更多人偏好方便快捷而又适合自己的运动健身方式,APP 一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话语中。人们上网的方式及重心逐渐的由 PC 转移到了移动 APP 终端。APP,指的是智能手机中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它积聚各种类型的网络受众,借助其自身平台获取流量,包括大众流量和定向流量。APP理念牢牢抓住大众的心态,将改变他们的运动健身以及运动康复医疗模式。 三、经济环境

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67 元,比上年增长 10.1%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8.0%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 28844 元,比上年增长 9.0%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 [35] 为 26635 元,增长 10.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89 元,比上年增长 11.2%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 9497 元,增长 12.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9892 元。随着收入水平增加,消费观点的转变,我国居民的运动健身以及运动康复医疗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技术环境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互联网再次成为社会和业界关注的热点,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关注的重点是“互联网 + 传统行业”,而“互联网 + 医疗”成为其中关注和投资的重点。云医疗、移动健康、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医疗健康 APP 的应用和

发展,加之可穿戴医疗健康监测设备的推广使用、云医院的建立,为未来医疗健康服务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手段,也为医疗服务业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技术保障。然而,此轮“互联网 + 医疗”概念热与投资热并未深入到医疗机构的核心业务—诊疗服务,而是徘徊在诊疗服务的外围,典型如网上挂号、网上医疗服务咨询、网上药店等,并非是这些企业不愿意深入到医疗的核心业务,而是各种“障碍”限制其无法深入。相应的,将互联网与运动健康联系起来的APP比比皆是,比如咕咚等,但是将互联与运动,社交,健康,医疗恢复整合起来的想法还没有落实,APP整合这种理念,创新性的利用现有技术条件,开发出这款健康软件。

第二部分 市场战略分析(STP分析)

一、市场细分——APP在健康领域中满足消费者需求

本APP将健康领域细分为,个人运动,集体运动以及运动医疗康复。

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使APP也加入了健康教育载体的行列,并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民众收到宣传单页后可能来不及细看就会会扔掉或放置在某个角落然后遗忘,考虑到这点,APP用户来说,个性化订制促使他们主动下载APP并自愿选择接收和搜素相关信息的,这种高效阅读率是其它运动健康教育载体无法比拟的。

AP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人们健康意识的转变,这点从健身类APP的流行可以看出。健身类APP发起各种健身活动,通过微博和微信进行营销,请现实中的人为其代言,激发周围的人对于运动的热爱。此外,健身类APP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为用户制定健身运动,并定期进行提醒,或者邀请共同兴趣的人一起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强迫”公众进行运动,使其真正热爱上运动,从而迈向健康的生活,这是运动健康类APP起到的积极作用利用APP可以准确地记录数据,且成本低,效率高。

二、目标市场——瞄准目标群体,不断追求创新

本APP将目标市场瞄准于年龄分布于15-45岁之间的人群,该类人群接触智能移动设备,具有自己的社交网络和一定的消费能力,了解这类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他们的沟通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青年群体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尤其是与高科技相关的,APP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群体的心理特点,追随着时代的脚步。

三、市场定位——利用“微”社交,达成消费者小众聚合

每个社交圈内都会有一些爱好运动的运动达人,这些运动达人不需要是人气多旺的明星,相反更倾向于草根阶层,在更加广的范围内去影响周边的人。因此借助网络社交圈的运动达人,可以促进品牌的宣传,达到口碑营销的目的。从而很简单的达成消费者的聚合。APP帮助用户更加科学、系统地进行运动;运动康复医疗方面是针对部分运动损伤的消费者,提供比一般医院更加专业的医疗康复和指导,高效恢复和避免二次损伤,致力于提供服务从而让用户对于品牌和运动以及医疗康复的认知更完整。当现实世界中的运动数据被量化传递到虚拟世界后,就可以开始更加高效地引导用户参与运动律,用户也清晰地了解自己每天的运动情况或者医疗恢复状况。

第三部分 内部环境分析

健身运动类流行的APP类型主要有针对女性的减肥修身类应用程序,针对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