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3:44: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行善积德 福有攸归
X行善积德 福有攸归 ——前路村故事
前路村多应姓,而同为应姓,又分苍丘应氏和长照应氏。历史上,苍丘应氏入迁早,人丁旺。长照应氏又分三大房,至清代中期的乾隆、嘉庆年间,长照应氏长房、二房人丁渐渐旺盛。而素不旺发的三房,自道光十二年(1832)天祖公独资兴建“慕义桥”后,人丁大增,人才辈出。直到今日,前路村共有应氏七百多口,其中天祖公后裔超过一半。于是人们说:古人云“行善积德,福有攸归”,今天长照应氏三房的旺盛,就是天祖公建桥行善所积下的功德。
话说乾隆年间,长照应氏三房的老幸公,已是两代单传。到他娶老婆后,不料一连生了六个儿子。却因祖业凋零,生活贫困,长大成人的只有三个。单说他的第三个儿子天祖(1760~1840),字仲义,自幼聪慧勤劳。终因家底过薄,及至成家,生活仍然捉襟见肘,终日奔波也只能勉强解决家中一日三餐,难以摆脱贫穷。
有一年冬天,时近年关,天寒地冻。天祖挑柴到壶镇卖了,买回十几斤稻谷,拿到上水碓舂米。一边舂一边叹息说:“就这么一点谷米,吃过大年,也吃不过正月半啊!想我天祖,干事无日无夜,却混不饱家人的一日三餐,有何面目活在人世啊……!”越说越是伤心,于是解下腰带,意欲上吊,了
却此生。恰在这时,有过壶镇市的人经过水碓门口,听得里面长呼短叹,悲戚哭啼,转身走进水碓,忽见有人想寻短见,急忙救下。说来也真是凑巧,救下天祖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的丈人——陈坑村张鼎仕公。丈人见女婿如此寒碜,安慰说:“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过年缺米,明天到我家去挑好了!”
第二天上午,天祖来到丈人家,丈母连忙给他烧爽面卵,丈人忙着给他装稻谷,又给他一块银元买过年肉。天祖公吃饱喝足,便千恩万谢告别岳父母,兴高 采烈地挑着两箩稻谷回家。走过好几肩路后,看见有几个小孩正在漳溪捉鱼,于是歇下来前去观看。忽然,一个小孩捞上来一条身透黄色、似鲤不是鲤、似鲶不是鲶的奇鱼,方欲倒入鱼篓,却被挣扎掉落溪滩。鱼一着地,连连跳蹦而起,小孩急忙想用捞兜杆将鱼敲服。天祖见这条鱼形状、颜色怪异,而且蹦跳起来特别的高……不会是什么神灵吧?当即拦住小孩,护着怪鱼让它蹦回了水中,忽然游匿不见。小孩哭闹不肯,天祖便从口袋中掏出那块银元给他补偿,小孩高兴地收起渔具回家,这天祖也继续挑着稻谷往回走。走啊走,天祖觉得这担稻谷是越挑越重,拼命用力挑到水口村时,实在是挑不动了。没有别的办法,只得雇了一个水口人,把一担稻谷分做两担,往家挑。奇怪的是稻谷分成两担,仍然越担越重。待挑到家中,两担稻谷竟都已变得满满的了。两担稻谷倒进大谷仓,只是
薄薄的一层。谁料第二天打开谷仓,金灿灿的稻谷竟然从仓门口哗啦啦满了出来。天祖家的奇事被传得沸沸扬扬,人们认为这是“仓龙”来到他家的结果,并认定他救下来那条奇鱼就是“仓龙”。用现代科学分析,这似乎是一件绝对不可能的事。但是天祖公由贫穷变成富翁,而且独资兴建慕义桥是绝对的事实。特别是这个故事,在壶镇一带可谓是家喻户晓,而且流传了230多年,就这一点而言,应该就是一件奇事了。
自此之后,天祖一家再也不要为吃饭犯愁了。但天祖自有自己的规矩:一是家中的稻谷,除了自己节俭食用和经常接济实在贫穷的人外,一概不得出卖换钱;二是保持自己辛勤劳动的本分。
有一天,天祖到壶镇做帮工,天黑下来了还没有回家。其妻子张氏心里非常担心,于是随手拿了一根扁担壮胆,火烧火燎地去接天祖。恰巧有一个贼人牵着一只不知从哪里偷来的大水牛,走在张氏前面。而这时,天祖也快与偷牛贼相遇了。这贼人本来就做贼心虚,看到前面有人迎面而来,听到后面又有急促的脚步声,猛回头一看,朦胧中还看见那人手持柴棒,认定是追他来了。于是立即放手牛缰,夺路逃跑。天祖夫妇见一人飞奔而去,却留下一头大水牛站在路中间,两人估计定是贼牛,就把牛牵了回来,等待第二天寻找失主。第二天大早,天祖就到村里养牛户去问,可大家都说没有丢失。
吃了早饭,又到临近村子去打听,也都说没有听到过谁丢失了水牛。过了许多天,仍无失主前来认领。天祖只得先给牛做个牛栏,以待消息。孰料在西厢房挖牛栏宕时,挖到了一坛银子。有了银子做本钱,天祖决定改行做收购桐白、贩卖桐油生意。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银两,准备到仙居一带去收购桐白、桐油。当经过马飞岭凉亭时,见三个猎人正在凉亭内吵得难分难解。天祖公走进凉亭,问明争吵原谓。原来这三个猎人共同打到了一只很大的梅花鹿,因无法均分而争吵。天祖问他们这只梅花鹿卖不卖,猎人异口同声说卖。于是双方议好价钱,一手交银一手交鹿。猎人们平分了银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做生意的银子买梅花鹿了,于是天祖就背着梅花鹿往回走。回到家后,天祖把梅花鹿的鹿茸、鹿鞭、鹿筋、鹿皮、鹿肉等逐一加工为成品,然后送到永康、金华等地出售,首次获得巨利。本银多了,生意也越做越顺、越做越大,渐渐成了廿三都的首富大户。 家中富有了,天祖的勤俭持家、行善积德的本质没有变。为了子孙出息,家族兴旺,天祖雇来先生,教育自家以及族人子弟。时有壶镇吕蔡氏母子若孙三世为善,于嘉庆廿二年(1817)至道光八年(1828)的头尾12年中,共费白银八万四千多两,在好溪流经县域的壶镇、五云、东渡三大渡口分别建起贤母、继义、竞爽三大石拱大桥。天祖非常仰慕吕家善行,暗下决心要建造村西漳溪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