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练习题0912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0:51: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十章 复制

名词解释:

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以dNTP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配对规律合成新的互补连,这样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与原来的DNA分子完全相同,故称之为复制。又因子代DNA分子的双链其中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是新合成的,故名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DNA复制时,随从链复制中的不连续片段,命名为冈崎片段。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形态学上,DNA末端与它的结合蛋白质紧密结合,像两顶帽子那样盖在染色体两端,使染色体DNA末端膨大成粒状。

框移突变:指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其后果是翻译出的蛋白质可能完全不同。

切除修复:细胞内最重要的修复机制,主要是DNA聚合酶Ⅰ及连接酶执行。

反转录:以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DNA的过程叫做反转录。反转录在病毒致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于mRNA为模板合成cDNA的实验中。 引发体:是复制起始时形成的,原核生物DnaB(解螺旋酶)、DnaC、DnaG(引物酶)等蛋白质结合到DNA复制起始区域形成的复合结构,称为引发体。

Klenow片段:是原核生物DNA-polI经特异的蛋白质酶水解后产生的大片段,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和聚合活性,实验室合成DNA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上,常用Klenow片段代替DNA聚合酶。

1. 试述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所需的物质及其作用

①双链DNA:解开成单链的两条链都作为模板指导DNA的合成; ②dNTP:复制的原料;

③DNA聚合酶:即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合成子链;原核生物中DNA-polⅢ是真正的复制酶,DNA-polⅠ的作用是切除引物、填补空隙和修复。 ④引物:一小段RNA,提供游离的3’-OH。

⑤其他的一些酶和蛋白因子:解链酶,解开DNA双链;DNA拓扑异构酶Ⅰ、Ⅱ,松弛DNA超螺旋,理顺打结的DNA链;引物酶,合成RNA引物;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结合并稳定解开的单链;DNA连接酶,连接随从链中两个相邻的DNA片段。 2. 原核生物复制起始的相关蛋白质有哪些?各有何功能? 蛋白质(基因) DnaA(dnaA) DnaB(dnaB) DnaC(dnaC) DnaG(dnaG) SSB

拓扑异构酶(gyrA,B)

通用名

解螺旋酶

引物酶

单链DNA结合蛋白

功能

辨认起始点 解开DNA双链 运送和协同DnaB 催化RNA引物生成 稳定已解开的单链 理顺DNA链

3. 端粒酶的分子组成有何特点?有什么功能?

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反转录酶,它能在没有DNA模板的情况下,以自身的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作用,延伸端粒3’-末端的寡聚脱氧核苷酸片段,催化合成端粒DNA,保证染色体复制的完整性。

4.简述反转录的基本过程,反转录现象的发现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何重大研究价值? 过程:(1)以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催化下合成RNA-DNA杂化双链; (2)由RnaseH水解RNA-DNA杂化双链中的RNA链。合成的DNA称cDNA;

(3)以新合成的cDNA链为模板,由反转录酶催化合成cDNA双链。 意义(1)补充并完善了中心法则;

(2)反转录病毒中有致癌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其研究关系到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某些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

(3)反转录病毒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真核基因表达,基因转染等重要研究方法上,是一种基因治疗的重要基因载体。 5. 复制和转录过程异同点(2004) 模板 原料 配对 聚合酶 产物

复制 2 股链均复制 dNTP A-T;G-C DNA聚合酶 半保留复制

相 异

转录

模板链转录 NTP

A-U;T-A;G-C RNA聚合酶 mRNA,tRNA,rRNA

相同或相似

DNA

核苷三磷酸 遵从碱基配对

依赖DNA的聚合酶 多核苷链

6.讨论复制保真性的机制

复制的保真性可由以下三种机制保证:①子链DNA链依照母链模板按碱基配对规律生成,保证子代DNA与母链DNA双链在碱基序列上的一致性,从而保留了亲代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是最基本的机制。②碱基选择功能:DNA-polⅢ能依据碱基的化学构型表现不同的亲和力,实现正确的碱基选择,保证了在各种底物都存在下,能选择正确配对的碱基合成子链;③复制中如出现错配,DNA-polⅠ有即时校读功能,切除错配碱基,使正确配对的碱基掺入子链。 7.什么是冈崎片段?合成结束时,冈崎片段是如何连接的?

冈崎片段是随从链上不连续合成的片段,原核生物长度约1000-2000个核苷酸,真核生物较短,约数百个核苷酸,其合成方向也是5’→3’,每个冈崎片段都带有1个RNA引物。 复制终止时冈崎片段的连接需要以下三个步骤:①RNA酶水解引物;②留下的空缺由DNApolI填补;③DNA连接酶连接缺口。

第十一章转录

练习题

名词解释:

转录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5’上游端,由RNA-pol识别并结合的DNA序列。 不对称转录:转录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另一条链为编码链(不转录);染色体DNA的各种基因转录并不都在同一条链上,故称为不对称转录。

编码链:转录中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因其碱基序列、走行方向与转录产物RNA一致,仅T换为U而已,故名为编码链。

内含子:DNA及hnRNA分子中的能转录而不能编码氨基酸的序列。 外显子:DNA及hnRNA分子中的能转录又能编码氨基酸的序列。

真核转录因子:RNA聚合酶Ⅱ启动转录时,需要一些称为转录因子的蛋白质,才能形成有

活性的转录复合体。所有的RNA聚合酶Ⅱ都需要通用转录因子(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s),这些通用转录因子有TFⅡA、TFⅡB、TFⅡD、TFⅡE、TFⅡF、TFⅡH,在真核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 mRNA splicing:取出初级转录产物上的内含子,把外显子连接成为成熟的RNA,称为剪接。 核酶(ribozyme):是一类特殊构型的RNA,具有酶的特性,能自我催化分解。

TATA盒:大肠杆菌RNA聚合酶与DNA结合的范围是从转录起始点的上游约70bp至转录起始点下游约30bp处,也就是某基因的启动子的区域是该基因的-70至+30.分析比较了许多种细菌由最常见的RNA聚合酶全酶(具有δ70亚基)识别结合的启动子序列发现:这些启动子在-10和-35区域的短序列相似,这种短序列对δ70亚基和启动子的识别与结合十分重要。-10区域的共有序列(congsensus sequence)是TATAAT,此序列称为pribnow box。 羧基末端结构域(carboxyl-terminal domain,CTD):RNA聚合酶Ⅱ最大亚基的羧基末端有一段共有序列为Tyr(酪)-Ser-Pro-Thr(苏)-Ser-Pro(脯)-Ser(丝)的重复片段,称为羧基末端结构域。RNA聚合酶Ⅰ和Ⅲ没有CTD。所有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Ⅱ都具有CTD,只是7个氨基酸共有序列的重复程度不同。 问答题:

1.简述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①起始阶段:RNA聚合酶在相关因子协助下,识别并结合于转录起始位点,DNA局部形成转录空泡。

②延长阶段:RNA-pol的核心酶催化为主,使RNA5’→3’延伸。

③终止阶段:在ρ因子作用下或DNA模板转录终止区有特殊序列RNA3’端易形成茎环状及出现polyU而促使RNA合成终止与DNA分离。

2.RNA复制:以RNA为模板合成RNA。反转录病毒以外的RNA病毒在宿主细胞以病毒的单链RNA为模板合成RNA,由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催化,常见于病毒。

3.转录产物为5’-ACGUAU-3’,写出与之对应的模板链、编码链(注明其两端) 模板链:5’-ATACGT-3’ 编码链:5’-ACGTAT-3’

4. 试比较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反转录酶和RNA复制酶在不同核酸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有哪些异同? 酶 模板 底物 dNTP dNTP NTP NTP 引物 RNA tRNA 方向 功用 DNA聚合酶(DDRP) 双链DNA 反转录酶(RDDP) RNA 5’→3’ 复制 5’→3’ 反转录 RNA聚合酶(RDRP) 基因DNA中的一条链 NTP 不需要 5’→3’ 转录 RNA复制酶(RDRP) RNA 引物酶 DNA3’端序列 不需要 5’→3’ RNA复制 不需要 5’→3’ 合成引物 5.试述原核RNA的生物合成主要过程 RNA生物合成包括转录与RNA复制。 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包括:

(1)起始阶段:RNA聚合酶在相关因子协助下,识别并结合于转录起始位点,DNA局部形成转录空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