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博物馆观后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7 9:45: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钱币博物馆观后感

中澳13-2 黄锴 2013311099

4月26日的早晨,我们都如约在钱币博物馆的门口集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进了这个充满钱币的气息的博物馆,开启了钱币历史的旅程。

博物馆分为三层,一层主要是以打假为主题的展厅,而二层与三层则陈列着中国古代与近代的钱币,将钱币发展的历史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的是一层展厅。

一进门,就是一个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写着“反假货币,人人有责”的打印章样的雕塑。在参观这个展厅之前,我一直觉得假钱跟自己的生活交集不大,但是在讲解员讲解之后,我却忽然理解了很多时候人们在进行交易时,分辨假钱的那些动作。主要来说,分辨假钱一看水印,二看安全线,三摸凹凸感。知道了这些之后,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商人在收了钱之后喜欢对着光照着看之类的动作了。为了增加我们对凹凸感分辨法的认识,展厅里还特意放置了反假活动中搜查出的制造凹凸感的机械。讲解员解释说,真纸币上的凹凸不会是一面凹一面凸的,因为只有用这种机械压出来的钱才会这样。看了这个机械之后,我对这种识别方法记忆犹新。

事实上,钱币的造假在古代就开始了。最初的时候,钱币的造假非常不专业,有的甚至连大小都差很多,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造假技术似乎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而纸币作为一种价值符号,使得伪造纸币的利润非常巨大。那时候宋、金王朝流通的纸币中存在大量假钞,宋、金王朝面临着极大的反假压力。在展柜中,我们看见了一组特别的假钞,它们竟然是在报纸背面徒手画的。虽然说造假者的画功确实厉害,但是只画一面的行为未免有些搞笑。然而无论如何,从这些形式各异的造假方式之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出造假带来的高额利润诱惑以及严抓造假的重要性。

走上二楼,在展厅介绍的大牌子前立着两个不久前才刚捐献的大石碑。听讲解员说,这是清代的中国银行的标志。二层的展厅中主要展览着中国古代的各种钱币。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唐朝的开元通宝,因为我觉得它的设计十分大气美观。“开元通宝”铜钱铸行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开元”寓意着开创新纪元,开元通宝消除了钱币的纪重痕迹,成为名副其实的计数钱币。展厅按时间顺序排列,早在秦国,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使用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了。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赵国、燕国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刀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刀币形似古人的随身工具削,不同地区所使用的刀币大小不一,形状也略有不同。除了刀币之外,其他地域流行的是布币与圈钱。战国末年,不同地区钱币形制相互融合,表现出统一的趋势。但直到秦国一统天下(公元前221年),货币才得到了统一,并颁布实施了统一货币的法律“金布律”。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有一个展柜专门展示的是新莽钱币。之前在金融史课中总是学习关于王莽币制改革的内容,但直到亲眼看见那些缤纷的货币,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些钱币由于数量少,不易配套,如金错刀、六泉十布,都成为了难得的珍品。能够在钱币博物馆中看几眼这些年代久远的货币也是值得感到高兴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虽然经历了近300年多政权分立割据的时期,但各个地域与民族都普遍接受和使用了五铢钱币,同时在五铢的铢两体系基础上又铸行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地方钱币,非常具有收藏价值。最后一种五铢钱铸造在隋朝统一全国时,之后便是开始铸行开元通宝的唐朝了。事实上,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唐朝的钱币混入了许多外国的因素,显出相当的复杂性。唐末,形成了混乱的五代十国局面。各政权都铸造了自己的钱币,而各地钱币的风貌也反映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宋代是中国最早使用纸币的时代。到了元朝,开始推行纸币,但由于纸币发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后世仍曾发行少量的铜币。明朝初年推行钱钞并行制度。到中期后,商业经济的发展使钞法已不能适应,遂改为银钱并行制度,成为近代银两制度的

源起。1911年的武昌起义终结了方孔圆钱的历史。较为有趣的是展厅中间还摆着一株摇钱树。它出土于四川地区墓葬,树枝上的钱币、人物、动物、物品表现了人们对另一个世界的美好愿望。

参观完二层展厅,我不禁感受到了从古至今钱币在人们生活中所长久占有的特殊地位。它从一种简单的特殊等价物,已经上升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对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反射。钱币在历史的演变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从中也可以体味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三层展示的就是中国近代钱币了。1840年以来的中国,风云激荡,而中国的钱币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光绪十二年(1886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向英国伯明翰订购造币机器,筹建广东钱局,并于光绪十五年铸出样币,开创了近代机制币先河。最初打造的光绪元宝以蟠龙为图,称为龙洋,每枚重七钱三分。后改为七钱二分。龙洋投入市面之后,各省纷纷仿效,称为清末市场主要流通币。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李鸿章总督两广,开始铸造机制铜元,并迅速流传全国,称为制钱的替代。省官银钱号始设立于咸丰年间,原是为推行官票宝钞而设立的。以后各省发现发行纸币可以维护财政,纷纷创办省政府的官银号或官钱局,经理省库。清朝末年,虽然各省都建立了官银钱号,但民间资本的商业银行却很少。辛亥革命时期,银币铜元都非常具有革命年代的印记,多为孙中山像,开国字样,十八星图案或十八星旗。民国初年,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以袁像银币为标准国币。但各省财政为军阀保持,滥发纸币。地方军阀又以军用券掠夺人民,币制及其混乱。国民政府曾力图统一货币,实行币制改革,终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发动内战而失败。在展厅中央,还展览着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央银行与交通银行的法币券。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或用发行“军用手票”的手段,或利用傀儡政权发行纸币,以掠夺中国人民的方式支持侵略战争。展厅中有一面墙专门呈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抗日根据地的货币示意图。抗日根据地货币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每一个革命根据地的货币都有它鲜明的特征。第一套人民币诞生于解放战争的特定历史时期,由于处在战争环境中,它是在各个地区分散设计、制版、印刷和就地发行的,因此第一套人民币设计思想不够统一,版别多,面额差别大,印刷质量参差不齐,具有明显的战时货币特征。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共有12种面额,62个版例。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币成为全国统一的法定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恶性通货膨胀和外币、金银在市场上流通、买卖的历史,对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我又仔细看了看展厅中罗列的第二到第五套人民币,由此结束了我在钱币博物馆的参观。

参观钱币博物馆对我而言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之前我并没有觉得钱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什么作用,但参观完之后,我对钱币有了新的认识,能够更加透彻地去理解货币的含义,为之后的学习又做了一层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