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4:11: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北京时间3月28日21时,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李书福出任沃尔沃轿车的第一任华人董事长,中国诞生第一家跨国汽车集团、拥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名车品牌,中国民营制造业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手笔的海外并购。至此,吉利收购沃尔沃大功告成,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成功收购国外豪华汽车企业和品牌第一宗,也是中国踏上汽车强国之路的重要一步。

一.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基本情况

吉利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沃尔沃,英文名为V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该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27年,于1999年被福特公司以64亿美元收购。然而,10年过去,沃尔沃并没有给福特带来预期中的利润,销售额不断下滑。

7月26日,商务部正式批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沃尔沃的交易。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和对新华社记者说,美国和欧盟之所以同意吉利收购沃尔沃,是由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新车市场。中国企业收购沃尔沃,有助于这家企业今后更好地发展。福特向吉利交割资产,标志着吉利收购沃尔沃完成了所有法定程序,开始全面管理沃尔沃。

二.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1.吉利并购沃尔沃动因分析

1

(1)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通过并购,企业规模得到扩大,能够形

成有效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能够带来资源的充分利用,资源的充分整合,降低管理,原料,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

(2)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规模大的企业,伴随生产力的提高,

销售网络的完善,市场份额将会有比较大的提高.从而确立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3)取得充足廉价的生产原料和劳动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并购实现

企业的规模扩大,成为原料的主要客户,能够大大增强企业的谈判能力,从而 为企业获得廉价的生产资料提供可能。

(4)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以获取超额利润

(5)为实现公司发展的战略,通过并购取得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经

营网络,专业人才等各类资源

(6)通过收购跨入新的行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分散投资风险 2.吉利并购沃尔沃利弊分析

利:(1)利用沃尔沃品牌效应:沃尔沃的价值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上

以及其品牌、管理、工程技术的优势上;

(2)谋求清晰知识产权:吉利将通过沃尔沃拥有其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

的所有权,并有权使用大量知识产权;

(3)分析沃尔沃上市:目前吉利汽车已经在香港上市,若将沃尔沃分拆,

吉利旗下将拥有两家上市公司;

(4)主动出击占领市场制高点:要使自身不断的壮大,保持领先地位,

就要敢于走出去,把握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占领制高点。

弊:(1)吉利沃尔沃并购陷阱 知识产权归属才是沃尔沃并购案的核心,而吉

利控股在这一点上可能会得不偿失;

2

(2)收购后消化不良《华尔街日报》也指出,缺乏全球化管理水平和其

它不足可能让吉利难以消化沃尔沃。

3.吉利并购沃尔沃成功原因分析

但是我们在事件中可以看到,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并购活动所有的危机点都在吉利的掌控范围内。我们看到海内外舆论对吉利的收购更多的是持肯定和欢迎态度,被收购国也没有夹杂政治因素;收购价格也大大低于此前报价,相关品牌、知识产权也均归属吉利所有;融资方案得到了各方的踊跃参与,吉利在香港的股票也由每股0.15港元上升到4.5港元附近;沃尔沃工会也表态支持,最终吉利击败众多竞争者并购成功。与那些失败的并购案例相比较,我认为以下几点是这次并购案例的成功原因:

(1)并购战略与目的明确。企业需要有自己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依据

自己的战略规划目标制定合理的战略举措,尤其是制定通过并购手段来获取跨越式发展的路径,甚至是获取颠覆行业格局的能力。

(2) 确定的并购目标,等待并购良机。要持续观察、等待合适的并购时机,

在时机的选择上应注意避免在企业所处大环境非常好的时候进行并购,而多选择目标企业资金短缺或行业不景气的时候进行并购。

(3) 可以准确判断对方的出售意图。只有准确判断是战略性出售时方可尽快

出手,对于财务性出售则应谨慎或者提高出售方的违约成本。

(4) 选择了专业并购团队。在法律、财务、并购、公关、行业运作等方面,

选择国际化的并购专业合作团队做尽职调查、并购要约制定、政府公关、并购谈判等工作,加强对细节的关注,避免引起公众、政府及工会的对立情绪,尤其要关注竞争对手特别是潜在竞争对手,避免被打个措手不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