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5 18:38: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答:厂商的销售收人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即TR=P·Q。若令厂商的销售量等于需求量,则厂商的销售收人又可以改写为TR=P·Qd.下面利用图给予简要说明。

在分图(a)中有一条平坦的需求曲线,它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即ed>1.观察该需求曲线上的A、B两点,显然可见,较小的价格下降比例导致了较大的需求量的增加比例。于是有:降价前的销售收人TR1=P1·Q1,相当于矩形OP1AQ1的面积,而降价后的销售收人TR2=P2·Q2,相当于矩形OP2BQ2的面积,且TR1<TR2。也就是说,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人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相类似地,在分图(b)中有一条陡峭的需求曲线,它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即ed<1。观察该需求曲线上的A、B两点,显然可见,较大的价格下降比例却导致一个较小的需求量的增加比例。于是,降价前的销售收人TR1=P1 Ql(相当于矩形OP1AQ1的面积)大于降价后的销售收人TR2=P2·Q2(相当于矩形OP2BQ2的面积),即TR1>TR2。也就是说,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PP1 P A A P1 B P2 P2D B

D

O Q 0 Q Q1Q2 Q1 Q2

(a) (b)

P P1 P2 B D A

(C)

在分图(C)中的需求曲线上A、B两点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按中点公式计算)。由图可见,降价前、后的销售收入没有发生变化,即TR1=TR2,它们分别相当于两块面积相等的矩形面积(即矩形OP1AQ1和OP2BQ2相等)。这就是说,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变化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无影响。

2、答: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的变动既会引起需求的因素都保持不变,也会引起需求的变动,表现在图形上既会是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变动,也会是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保持不变,那么,这会引起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如果某种商品本身价格保持不变,但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了,那么,这种变动会引起整个需求曲线的上下移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3、高级饭店的供给弹性较小,因此,为了使当日的消费得到保证,消费者需要事先预定。同时饭店这样做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炫耀性消费的心理,人为制造供不应求;而小饭店供给弹性较大,因此不需要提前预定。

4、此命题正确。因为对于低档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负;而在少数场合,某些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的作用会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于是就会出现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该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为正;当一种商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作用相等时,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

5、答:(1)微观经济学是通过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的。

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出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论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供给曲线。运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格机制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其中,从经济资源配置的效果讲,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垄断市场。为了更完整地研究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论又将考察的范围从产品市场扩展到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方面的理论,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的理论,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据此,进一步说明生产要素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在讨论了单个商品市场和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及其作用之后,一般均衡理论讨论了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问题。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进入了规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命题是: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要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后,微观经济学又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经济学家又讨论和提出了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凯恩斯在《国富论》中写道:“每人都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的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

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他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6、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可用教材第28页图2-4与表2-3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当市场的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为6元时,商品的需求量为200单位,供给量为800单位。面对这种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市场状况,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购买商品,另一方面,又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4元的水平。与此同时,随着价格由6元下降为4元,商品的需求量逐步地由200单位增加为400单位,商品的供给量逐步地由800单位减少为400单位,从而实现供求量相等的均衡数量400单位。相反地,当市场的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由于需求和供给的共同作用,最终会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到均衡价格4元的水平,同时需求量与供给量达到均衡数量400单位。即当市场上的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

7、答:在线性需求曲线的上段,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在线性需求曲线的中点,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降价或提价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在线性需求曲线的下段,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降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提价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

8、答: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这就使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价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是增加的。这就是“薄利多销”;而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如农产品来说,当农业丰收使农产品供给量增加时,其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其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后导致农民总收入减少。这就是“谷贱伤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