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4:41: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

作者:孙永昌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8年第12期

摘 要: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教学人员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对其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教学组织策略进行研究,为提升该教学方法的实际效用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利于提高课程实际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目标时,必须采用有效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感悟,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建立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 (一)班级规模

小组合作学习适合采用小规模授课方式,这样才利于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1]。首先,保证小组人数合理,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小规模班级使得小组人数少,便于纪律管理。其次,利于班级布局合理规划,使用适合讨论活动的座位模式,以便于随时进行讨论等活动。 (二)建立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建立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效率,为此教研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情况与综合水平,建立高效学习小组。首先,有效控制小组人数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最好控制在5人左右,最多不能超过8个。其次,组内差异与组间平等性原则。在同一小组内必须考虑不同组员综合能力的分配,保证其人员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要保证不同组间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相近,实现分组公平性。利于降低学生的落差感,提升其参与教学讨论的积极性。再次,成立学习小组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与团队意识,促进学生提升自身学习成绩的积极性。最后,建立固定学习小组可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

(三)班级布局模式

班级布局对教学活动与教学氛围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合理的班级布局有助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展开。传统的班级布局多是秧田式,采用两至三人并排前后对正的布局模式。这种布局不利于学生展开讨论活动,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进行布局时,可采用田字形或马蹄形布局方式,提高学生谈论的便利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班风、学风建设

班风与学风是影响一个班级整体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积极、活跃性高的班级,学生参与活动、展开讨论的主动性较高。同时,在这样的班级中教学效率明显更高。为此,学校应重视班风建设活动,积极建立合作探究的班级学习风气。 二、创新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案 (一)营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氛围

营造教学氛围有助于更好地展开讨论活动,让学生就相应的话题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意见。如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教材中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播放中国近代发展的纪录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讨论话题。 (二)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

在教学前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严谨的设计规划,控制教学节奏。仍以“富强”这章内容为例,掌握其中涵盖的知识点及其关联性,合理地设计教学流程。包括教学活动的总体流程,播放的记录片、设计各项讨论话题及讨论时间等。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专项讨论

教学活动中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最好注意教学的实际目标的实现,引领学生进行有效讨论。同时在讨论中应以社会实例作为主要论据,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其社会观与价值观。 (四)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果

在教学结束后,必须对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总结教学中取得的有效成果,对已完成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及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积极肯定学生表现良好的部分并及时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供良好的更正意见。 三、提高教学人员的综合教学素质 (一)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素养

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意在提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度与理解性。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并有效对相应内容进行讲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加之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较低,学生理解困难。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可简单明确地说明知识的本质内容,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相应道德与法治的思维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提高教师教学专业素养

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在于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高效组织学生就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为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与考核,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将教师的绩效奖金直接与其教学结果相挂钩,激发教师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四、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为教学提供方向指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基本的法律意识,因此应在学生讨论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意识。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其交流沟通能力[2]。所以要鼓励每一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其主动发言的积极性。

通过环境建设、教学具体方案设计、教师素质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四项组织策略,有效建立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以高水平的教师素质为保证,进行系统化、高效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实现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目标,保证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国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5):244-245. [2]余佳霖.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孙永昌,出生年月:1984年8月,男,汉族,籍贯: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