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学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52: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一、知识回顾

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10-14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2.5km= m= mm= nm ; 6×10mm= m= cm。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使用前要看清它的 、 及 。 4、使用刻度尺时,有刻度的一边要 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 ,不能 。 5、1h= s,5min= s,15min= h。

6、 与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 的,只能 , 方法有哪些 。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16-18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在物理学中,把物体 叫做机械运动,在机械运动中被选作 的物体叫参照物;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 性。

2、我们常说:乌云遮住了太阳,是以 为参照物的;太阳躲进了云里,是以 为参照物的。 学习活动三:阅读教材P19-24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计算公式是 ,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两者的转化关系是 。72km/h= m/s,5m/s= km/h。 速度公式的变形式: 。

2、我们把物体沿着 且 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公式是 。

3、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测量工具有 、 。

5

二、课堂检测:

1、长度是1.7×10nm的物体大约是下列哪个物体( )

A 中学生的身高 B 水笔的长度 C 头发的直径 D 教室门的高度 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3.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

4、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 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5、一辆汽车在从甲地到乙地的过程中,若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m/S B、24m/S C、25m/S D、50m/S

6、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8

7、用刻度尺三次测得物理课本的宽度为25.86cm、25.87cm、25.87cm,则物理课本的长度应记为 。 8.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1) 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23-乙所示。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 。

(2) 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23-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__。

(3) 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________,小明的步行速度为 。

9.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1-1甲、乙所示. (1)所用刻度尺的量程是 cm.

(2)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3)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

10、某物体在第1分钟内前进了200m,在第2分钟内静止不动,而在第3分钟和第4分钟内分别前进了300m,则该物体在前2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 ,在这4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 。

1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

(2)要完成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金属片和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测得tAB=1.6 s,t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__cm/s,AB、BC、AC段的平均速

度分别为vAB、vBC、vAC,则将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为________。

12.国庆期间,小丽全家开车到象山旅游,路上看到标志牌显示距离象山还有198 km,且车辆最大速度不能超过60km/h.此后,汽车用1 min匀速通过一段长660 m的路段. (1)计算出汽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并判断汽车是否超速.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丽全家至少要行驶多少时间才能到达象山?

13.如图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在某一时刻的示数, (1)它表示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

(2)若汽车以这个速度行驶3h,则汽车通过的路程为多少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