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一天 (教案、说课稿、反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19:52: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明的一天》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说课内容: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小明的一 天》。

(二)教材简析:本节课“小明的一天”,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 情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小明一天的活动:早上 6时起床→7时半上学→8 时上课→12时吃午饭→下午 4时踢球→晚上 8时半睡觉。这一内容在设计上有 3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第二,强调学生 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三,适 时地渗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本内容的选取既关 注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这节课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是以后学习“时、 分”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能正确地认读整时和半 时,知道整时、半时钟面上指针的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 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建立起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 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

难点—熟悉整时、半时钟面上指针的规律,正确、迅速地说出钟面上的时 间。

学情分析:

对于刚进学校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认识钟表的经验, 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参差不齐。有的孩子认识了整时与半点, 还了解了一些关于钟面的其他知识;而有些的孩子相对而言就知之甚少,有的 只认识整时,个别还不会看钟表。因此,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使课堂的学习活动成为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教法学法:

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我主要采用直观情景教学,通过 猜谜语、找朋友、动手拨一拨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从而 获得知识与技能。 教学过程: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谜语让同学们猜谜,问他们“有个好朋友,会跑 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当同学们猜出是闹钟时,再让他们说说它的作用。随后马上出示钟面的实物, 大多学生能认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这时多媒体出示一个自动运行钟面模型, 让学生感知时针、分针的运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为后面认识是几时半打下基础。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重点是认读整时和半时的学习。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出示情境图依此呈 现小明一天里的作息时间的安排,有不少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认读钟面。在完 整的看完小明的一天的作息安排的时候,引导学生方向我们是根据钟面来了解 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的。此时讲 6个时间重点突出,请学生给这 6个时 间分类,复习巩固分类的练习。但实际上教学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几时、几 时半的概念,让他们来给时间分类显得过于抽象,最后是老师将分类提出,然 后让学生观察整时的钟面时针、分针的特点。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和半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分别将整时、半时的 3个钟面板书在黑板上,学生通 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前面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着 12,后面 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是指着 6。这时就引导学生总结出当分针指着 12时,时针指 着几就是几时;当分针指着 6时,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而认读半时是一 个难点,每次让学生认读半时时都要让学生比划一下时针、分针运动的方向, 此时有了顺时针方向打下基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 时要读较小的数,出错的学生比较少。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又回到真实的钟面分别拨整 时和半时让学生认读,及时巩固新知。

在学生对整时和半时比较熟悉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 的一个小的知识拓展,钟表是近代人发明的东西,那古代人没有钟面又怎么看 时间呢?在这个环境借助多媒体简单向学生介绍了日晷和沙漏的计时方法,然 后引出另一种计时的工具电子表。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基本上都能认读电子表上 的整时和半时。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 1、出示小明的一天其他时间,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 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由于时间疏忽没有让学生把几时、几时半写在相应的钟 面的下面,让学生写一写印象会更深刻一点。

2、在找朋友,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并交流认读的方法,复习巩固 认读整时、半时的读法。该部分习题没有时间及时处理,学生基本上能连对。 3、出示两个均为 10时的钟面,而同学做的事却不相同。同桌商量是什么原因。 有学生很快想到一个是早上 10时,一个是晚上 10时。引导学生在表述时间时 最好加上早上、上午、下午和晚上准确表达时间。

4、拓展:通过规律画钟面。复习整时、半时的认读和画时针、分针,加深对钟 面的认知和灵活运用。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 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

(公兴小学李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表的面,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数。 2、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 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学习活动中,初步认识钟表,会看,会说钟表面上的整时、半时时刻。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发现整时与半时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一个、纸做的钟表 7个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明的一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有个好朋 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高速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 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生:闹钟。

师:对,它就是钟表,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 “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2、展示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钟,你能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相互交流自己对钟表的认识。 集体汇报交流。

生 1:我发现了钟面上有三根针,还有 12个数。(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和分 针)

生 2: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生 2: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

师:小朋友的眼睛真亮,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钟面上有 12个数字,这 12个 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围成一圈。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这根又短又粗 的针叫时针。时针和分针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他们每天不停地朝一个方 向跑,他们朝哪一个方向跑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停转动的钟面)

师:我们用手比划一下,分针这样转的,时针也是这样转的,我们把顺着时针 转的这个方向叫顺时针方向。现在老师手上有一个钟面,你还能认出时针和分 针吗?(拿出一个做好的钟面贴在黑板上:标出时针、分针和顺时针方向) 2、认读整时和半时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