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学习复习资料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20:40: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1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前,军队中死于疾病的人数通常都要超过死于战斗的人数,比例约为5∶1。1918年,这个比例倒转过来了。……运输的改进使军队(至少在西欧)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的时间不超过数周。这样就可以安排休息与体力恢复。最后,除了某些可怕的例外,入伍的公民把人道标准带进了军队生活,对战场上的平民百姓,对敌人,都以人道主义相待。另一个结果,甚至在前线的士兵们的生活条件,也是他们的前辈无从嫉妒的。按顿吃饭,饭菜不错。多亏附属的军事服务部门的发展,许多士兵实际上生活得比在家里好。

材料二 到了20世纪初,工人阶级对于军国主义化的国家主义的反响已经等同于对社会主义的反响,能把这两种思潮搅到一起的人便成为其中最成功的政治领导人。工人阶级冲破各国边境联合起来的呼吁,在1914年吹起的喇叭声中随风散开了。……之前,某些思想家曾以为20世纪的战争将是速战速决的。可是,1914年启端的战争,具有公众热诚、公众期望、公众义愤的威力……欧洲各国人民全部武装起来,并已承受了可怕的牺牲,是不会只作出一点小调整以保持权力平衡就罢休的。……很快,两个海军大国英国与德国,抛弃了三百年来有关海战的种种限制,即:海上封锁须严格限于可用来从事战争的物资。……交战双方的社会都经历着同样的变化,政府不得不接受工会作它的伙伴,并承认了工会的权利与它在社会上的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自[英]迈克尔·霍华德

《欧洲历史上的战争》

(1)依据材料一,概述民众对一战的态度,并分析其成因。 (2)依据材料二,简析民众与一战的关系。

解析:第(1)题,从材料信息看,民众并未抱怨战争。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有“运输的改进”“入伍的公民把人道标准带进了军队生活”和“前线的士兵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第(2)题,从材料信息看,20世纪初,许多民众受到“军国主义化的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影响而积极宣传并参战;民众的参与促使这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但战争中民众是战争的受害者;战后,政府“承认了工会的权利”,反映了民众地位的提高。

答案:(1)态度:不反感战争。

原因:科技的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运输的改进);人道主义的发展;军事服务的改进(前线生活条件的改善)。

(2)民众受蛊惑推动了一战的爆发;民众支持并广泛参与一战;民众促进一战持久进行;民众是一战的受害者;战争结束后,民众的地位提高。

2.(2015年长沙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材料一 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贪婪占领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7.12

材料二 西部的斯拉夫民族(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长期处于奥地利的殖民压迫之下,一些知识分子呼吁斯拉夫各民族以斯拉夫人共同的民族起源、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为纽带,建立斯拉夫各民族的联邦国家,联合对付外敌的侵略和殖民压迫。由于斯拉夫各民族居住的分散和力量的弱小,相当多的斯拉夫民族自然地把联合斯拉夫人、摆脱异族统治和建立斯拉夫国家的希望寄托在政治经济独立并且国际地位处于上升阶段的俄国身上,从而为沙皇政府宣扬和利用泛斯拉夫主义创造了条件……1867年在莫斯科召开了首届斯拉夫人代表大会,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亲自出席大会的开幕式,会议上俄罗斯的学者和政客们大谈“没有俄国,斯拉夫民族不会得救。”“俄语是斯拉夫统一的手段和基础”。

——张建华《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奥结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从中“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主义、同一民族以及巴尔干争夺等角度分析概括。第(2)题,从材料一中“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以及材料二中“西部的斯拉夫民族(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长期处于奥地利的殖民压迫之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大军事集团建立以及萨拉热窝事件等角度概括作答。

答案:(1)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盛行;德、奥同属德意志民族;奥、俄在巴尔干的激烈争夺。

(2)一战前夕,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在这一思潮影响下,欧洲列强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民族主义思潮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奥匈帝国对巴尔干的扩张激怒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导致了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中等国都根据自己的利益提出了在远东应该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模式,……各国对远东新秩序的追求构成各国外交活动展开的基本背景。但不幸的是,一战后美日中等国试图建立的远东新秩序彼此相互冲突,无法协调,最终导致30年代的危机与混乱。

——王立新《入江昭与美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利益”是什么?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远东地区“30年代的危机与混乱”的表现,并分析其后果。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希望收回山东权益;联系华盛顿会议上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等知识回答第二问。第(2)题,从时间信息“30年代”入手,联系日本侵华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的相关史实回答“表现”;从日本破坏华盛顿体系及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等知识回答“后果”。

答案:(1)利益:收回山东权益。

结果:通过《日中协定》,中国收回山东权益;但《九国公约》使中国由日本独霸变为列强共管。

(2)表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后果:华盛顿体系遭到破坏,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4.(2015年昆明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凡尔赛条约中,协约国曾宣布,严厉裁减德国军备的目的是“推动所有国家普遍限制军备成为可能”;同时根据国联盟约第8条,国联成员国承诺“为了维持和平,要求把国家的军备减少到足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在裁军领域中赢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在华盛顿会议上,主要海军大国的海军吨位和比例为明确的数字计划所限制。它使国联能够在陆军编制的所有重要问题上运用同样的原则。“有效地促进国联盟约第8条规定的裁军”成为国联成员国加入国联的重要条件,依此规定,德国坚持要求其他国家必须裁军。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年2月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任何人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了。

——摘编自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国际联盟裁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国联“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的因素。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提示“严厉裁减德国军备”“为了维持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从一战后严厉制裁战败国、战后和平主义思潮、战后军备竞赛三方面概括背景。第(2)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提示“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从德日法西斯势力、欧美各国、国联三方寻找原因。

答案:(1)巴黎和会严厉制裁战败国,巩固战胜国的军事优势;国际社会对一战的反思,和平主义思潮的兴起;一战后各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2)经济危机激化了各国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各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难以达成裁军共识;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德国对单独限制其军备强烈不满。

5.(2015年保定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法俄两国签订《俄法协约》。协约规定:如果法国遭到意大利的进攻,或俄国遇到德国和奥匈攻击,对方应以全力支援。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1907年8月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