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稻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1:22: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8个,哈市级示范园12个,市本级示范园12个。各园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齐全,从标准化生产、绿色生产、种养结合、清洁生产、加工、观光、营销等多方面,展示XX稻米现代农业发展先进理念,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其中,园内最大的示范园区——XXXX省级科技园,总面积5万亩,园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目前已实现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七通一平”。园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32个,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万亩,加工企业达到14个,注册品牌18个,围绕水稻产业,发展了米糠油、米糠冲剂、方便米饭等精深加工项目,主要产品30多种。

(六)现有建设水平

1.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产业园种植结构不断优化,优质水稻发展优势明显,有机水稻种植面积逐步增加,水稻品种结构不断调整,玉米种植规模逐步减少,稻米加工集聚发展,三产融合趋势明显,正逐步构建起以水稻为主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效益农业体系。目前,产业园水稻产业总产值达到20.7亿元,占园内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6.5%。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占园内耕地总面积的88.2%。推广水稻浸种催芽面积30万亩,标准化大棚育苗面积30万亩,应用钵体育苗面积11.2万亩、宽窄行栽培12.5万亩、暗道排灌技术5万亩。以安家镇、龙凤山镇、XX镇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二三产业产值达到27.3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74.1%。

2.现代农业要素高度集聚。为加快产业园建设,园内高

7

度聚集了政策、资本、科技、信息、人才、服务等诸多资源,融合经营主体、物质装备、加工物流、科技服务、融资、保险、营销等现代生产要素,现有先进技术和装备得到有效组装和推广应用,优质稻种提纯复壮、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和高效繁育力度不断加大,基本实现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灌溉,良种良法、农机农艺、信息和水利设施配套相对齐全。共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1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农机总动力15.6万千瓦,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85%,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村级信息服务站进村入户比例达到100%。

3.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较高。农业科技创新集成能力较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产业园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加工、流通、服务领域逐步渗透和应用。拥有11家专业水稻研究所及多家米业水稻研究机构,育苗和种植技术被称为同纬度地区最先进的栽培技术。“互联网+农业”建设成效显著,产业园内建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已实现了对农业的管理智能化、服务精准化、决策科学化。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广泛,累计推广新技术面积30万亩,达到100%,科技贡献率达65.4%。

4.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产业园围绕水稻产业,发展了米糠油、米糠冲剂、方便米饭等精深加工项目,园内拥有获证大米加工企业4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其中国家、省、哈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为1家、3家、13家,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1.2亿元,加工

8

(含二次加工)转化率达到95%。品牌优势独具特色,“XX大米”品牌拥有“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证明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5项桂冠,全国仅此一家,拥有乔府大院、北大荒、柴火大院、圣上一品等各类大米品牌,其中XXX省名牌产品6个、著名商标6个,XX市名牌产品11个、著名商标8个。农业多功能性不断拓展,产业园充分挖掘、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打造出了“中国稻乡,生态XX”的旅游品牌形象,建设了以金福现代农业产业园、万亩水稻生态观光园、欧帝风情度假村、稻花香生态体验区、朝鲜族民俗文化村等为主的休闲农业示范基地50多个,年接待旅游总人数3.8万人,休闲农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农业新型业态加快培育,市政府主持搭建了官方电子商务平台,开通“XX臻米网”,XX大米官方旗舰店、专营店、卖场等已建成,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仓储物流体系、农产品电商品质保障和溯源体系配套健全,推动了“网货下乡”和“XX大米进城”的双向流通。产品年电商销售收入达到2.4亿元。

5.规模经营效果显著。产业园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导,进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园内企业以集群式、规模化方式发展,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创办了“新型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突出优势进行资源整合,企业向前后延伸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发展精深加工、物流配送和市场营销体系,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向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农业延伸,“龙头企业+合作社+

9

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得到推广。目前,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1.8万亩,占园内耕地总面积的54.5%。入园企业已达到4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8家。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分别为575家、12家、40户和21家。产业园共带动农户7.8万户,其中园内农户3.4万户。

6.体制机制创新活力迸发。产业园订单农业发展迅速,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提供贷款担保、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实施农产品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承担了XXX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服务、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快推进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等7项改革任务,开展了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省级农业保险投保入股合作试点工作。创新农村金融模式,采取“5家联保贷款、按信誉贷款”的方式,商会贷款总余额达到15.5亿元。在国家级示范社新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资金互助”试验,对本社社员提供存款放款服务,已自吸存款720万元,惠及农户200多户。

(七)绿色发展成效

1.农业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2014年,XX市作为XXX省唯一的县级单位被纳入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10

园区 “一控两减三基本” 、“三用三不用” 全面推行,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有效实施,化肥机械深施、高效缓释肥料、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生物防治、生物农药预防稻瘟病等绿色防控措施重点推广,农作物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41%。秸秆饲料化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农业废弃物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5.2%,奶牛养殖户青黄贮利用率达到82%。秸秆造纸、生物质颗粒、生物质发电利用率达到65.8%,园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1%。畜禽标准化养殖、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示范项目、动物防疫等工程大力实施,累计改造规模化养殖场12个,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1%。种植业与草食性畜牧业配套衔接机制已初步建立,有机蟹稻、鸭稻等种养面积发展到5万亩,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农牧业结合模式。

2.生产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智能催芽、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摆插、纸膜覆盖、水稻旱棚稀植栽培、节水灌溉、秸秆粉碎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技术全面推广。目前,产业园内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和9.16万亩,有机食品认证个数达到59个,绿色食品认证个数达到58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比重达到100%,其中,认证绿色食品大米12.08万吨,占全市大米产量的17.18%。各类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企业达到48家。

3.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化程度逐步提升。依托农业物联网和溯源防伪技术建立了XX水稻溯源平台,采取“三确一检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