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6:05: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核反应遵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因此可以结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来计算核能。
[集训冲关]
1.(2016·江苏高考)贝可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 )
A. 6C→ 7N+-1e C.1H+1H→2He+0n
2
3
4
1
14
14
0
B. 92U+0n→ 53I+39Y+20n D.2He+13Al→15P+0n
4
27
30
1
2351139951
解析:选A 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A选项为β衰变方程,B选项为重核裂变方程,C选项为轻核聚变方程,D选项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故选A。
2.[多选](2017·江苏高考)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2He核的结合能约为14 MeV B.2He核比3Li核更稳定
C.两个1H核结合成2He核时释放能量 D. 92U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36Kr核中的大
解析:选BC 由题图可知,2He的比结合能为7 MeV,因此它的结合能为7 MeV×4=28 MeV,A项错误;比结合能越大,表明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结合题图可知B项正确;两个比结合能小的1H核结合成比结合能大的2He时,会释放能量,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 92U的比结合能(即平均结合能)比36Kr的小,D项错误。
3.(2018·启东期末)一个原来静止的锂核(3Li)俘获一个速度为7.7×10 m/s的中子后,生成一个氚核和一个氦核,已知氚核的速度大小为1.0×10 m/s,方向与中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已知氘核质量m(D)=2.014 102 u,氚核质量为m(T)=3.016 050 u,氦核的质量m(He)=4.002 603 u,中子质量m(n)=1.008 665 u,1 u=1.660 6×10
-27
36
4
892
4
235
4
235
89
2
4
4
6
4
kg)
(1)试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出氦核的速度;
(3)若让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聚变时,可产生一个氦核,同时放出一个中子,求这个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
解析:(1)核反应方程为:3Li+0n→1H+2He (2)由动量守恒定律:mnv0=-mTv1+mαv2 mnv0+mTv1得到,v2=
mα
6
1
3
4
代入解得,v2=2×10 m/s。 (3)质量亏损为 Δm=mD+mT-mα-mn 代入解得,Δm=3.136×10
-29
4
kg
2
-12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到,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ΔE=Δmc=2.82×10答案:(1)3Li+0n→1H+2He (2)2×10 m/s (3)2.82×10
-126
1
3
4
4
J。
J
对点训练:原子的核式结构
1.如图所示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的经典再现,用放射性子轰击金箔,用显微镜观测在环形荧光屏上所产生的亮点,根据分析正确的是( )
A.在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点是由α粒子在金箔上打出的电子产生的 B.原子核应该带负电
C.在荧光屏上观测到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D.该实验中α粒子由于和电子发生碰撞而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解析:选C 在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点是由α粒子打在荧光屏上产生的,故A错误;原子核带正电,故B错误;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较远时,α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量较小。只有当α粒子与原子核十分接近时,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以α粒子接近原子核的机会就很少,所以只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而绝大多数基本按直线方向前进,故C正确,D错误。
2.如图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①、②两条线表示实验中α粒子运动的轨迹,则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 )
元素发出的粒实验现象,下列
A.轨迹a C.轨迹c
B.轨迹b D.轨迹d
解析:选A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α粒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a,因离原子核越近,受到的库仑斥力越强,则偏转程度越强,故A正确,B、C、D错误。
3.[多选](2016·天津高考)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
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 7N获得反冲核 8O,发现了中子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解析:选AC 麦克斯韦曾提出光是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选项A正确;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4Be,获得反冲核6C,发现了中子,选项B错误;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选项C正确;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选项D错误。
对点训练:原子能级跃迁规律
4.[多选](2018·南京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向较低能级跃迁,最多可放出两种频率的光子 B.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
C.实际上,原子中的电子没有确定的轨道,但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具有一定的规律 D.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可能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
解析:选BC 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向较低能级跃迁,可能放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故可以根据原子光谱来鉴别物质,称为光谱分析,故B正确。原子中的电子没有确定的轨道,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具有一定的规律,故C正确。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绕核旋转,根据经典理论,可知向外辐射能量,轨道半径连续减小,辐射的能量连续,故D错误。
5.[多选]如图所示是氢原子能级图,大量处于n=5激发态的氢级跃迁时,一共可以辐射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莱曼系是指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释放的光子,则( )
A.10种光子中波长最短的是n=5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产生的 B.10种光子中有4种属于莱曼系
C.使n=5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0.85 eV的能量
D.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光子的能量等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光子的能量 解析:选AB 10种光子中,从n=5跃迁到基态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频率最大,波长最短,故A正确;10种光子中,由高能级向基态跃迁的分别为n=5,n=4,n=3和n=2,故B正确;n=5能级的氢原子具有的能量为-0.54 eV,故要使其发生电离,至少需要0.54 eV的能量,故C错误;根据玻尔理论,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光子的能量:ΔE1=E2-E1=-3.4 eV-(-13.6 eV)=10.2 eV,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光子的能量:ΔE2=E3-E2=-1.51 eV-(-3.4 eV)=1.89 eV,二者不相等,故D错误。
6.[多选](2018·安徽师大附中二模)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n=2、3能级所对应的能量分别为
原子向低能氢原子由高
9
12
14
17
E2和E3,大量处于第3 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放出若干频率的光子,依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的光子的最大频率为
E3-E2
h
B.当氢原子从能级n=2跃迁到n=1时,对应的电子的轨道半径变小,能量也变小
C.若氢原子从能级n=2跃迁到n=1时放出的光子恰好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当氢原子从能级n=3跃迁到n=1时放出的光子照到该金属表面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3-E2
D.若要使处于能级n=3的氢原子电离,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用能量为-E3的电子撞击氢原子,二是用能量为-E3的光子照射氢原子
解析:选BC 大量处于能级n=3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能产生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产生光子的最E3-E1
大频率为;当氢原子从能级n=2跃迁到n=1时,能量减小,电子离原子核更近,电子轨道半径变
h小;若氢原子从能级n=2跃迁到n=1时放出的光子恰好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该金属的逸出功恰好等于E2-E1,则当氢原子从能级n=3跃迁到n=1时放出的光子照射该金属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3-E1-(E2-E1)=E3-E2;电子是有质量的,撞击氢原子是发生弹性碰撞,由于电子和氢原子质量不同,故电子不能把-E3的能量完全传递给氢原子,因此不能使氢原子完全电离,而光子的能量可以完全被氢原子吸收。综上所述,B、C正确。
对点训练: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7.[多选](2018·扬州模拟)将某种放射性元素制成核电池,带到火星上去工作。已知火星上的温度、压强等环境因素与地球上有很大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放射性元素到火星上之后,半衰期发生变化 B.该放射性元素到火星上之后,半衰期不变
C.若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T年,经过2T年,该放射性元素还剩余12.5% D.若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T年,经过3T年,该放射性元素还剩余12.5%
解析:选BD 原子核的衰变是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与外界环境无关,因此半衰期不发生变化,1?1?n
故A错误,B正确;该元素还剩余12.5%=,根据m=??·m0,可知经过了3个半衰期,所以经过了3T
8?2?年,故C错误,D正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92U衰变为 91 Pa要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
B.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β射线的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 D.天然放射性现象使人类首次认识到原子核可分 解析:选D
238
92
238
234
U衰变为 91 Pa,质量数减小4,所以α衰变的次数为1次,故A错误;β射线的实质
234
是电子流,γ射线的实质是电磁波,γ射线的穿透本领比较强,故B错误;根据半衰期的特点可知,放
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故C错误;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的现象,反应的过程中核内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发生变化,涉及到原子核内部的变化,所以天然放射性现象使人类首次认识到原子核可分,故D正确。
9.(2018·玉林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钍的半衰期为24天,1 g钍 90Th经过120天后还剩0.2 g钍
B.一单色光照到某金属表面时,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只延长入射光照射时间,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加
C.放射性同位素 90Th经α、β衰变会生成 86Rn,其中经过了3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 D.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产生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解析:选C 钍的半衰期为24天,1 g钍 90Th经过120天后,发生5个半衰期,1 g钍经过120天后
234
234
222
234
?1?5
还剩m=m0??=0.031 25 g,故A错误。光电效应中,依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可知,光电子的
?2?
最大初动能由入射光的频率和逸出功决定,与入射光照射时间长短无关,故B错误。钍 90Th衰变成氡 86Rn,可知质量数少12,电荷数少4,因为经过一次α衰变,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经过一次β衰变,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可知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故C正确。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产生C4=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D错误。
10.[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序数增加1
B. 92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其半衰期可能变短 C.卢瑟福的α散射实验可以估测原子核的大小
D.若氢原子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选AC 一次β衰变后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所以原子序数增加1,故A正确。半衰期的长短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所以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其半衰期不变,故B错误。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运动的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带正电的原子核。而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核较远,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几乎没有改变,只有极少数α粒子可能与核十分接近,受到较大的库仑斥力,才会发生大角度的偏转,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
-15
235
2
234
222
~10
-14
m,原子直径大约是10
-10
m,故C正确。若氢原
子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说明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比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的频率还小,所以更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
对点训练:核反应方程与核能计算
11.[多选](2018·枣庄二中高考模拟)科学家利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Y→2He+1H+4.9 MeV和1H+1H→2He+X+17.6 MeV。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4
3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