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能力建设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0:24: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信息化能力建设》

【主讲人简介】

? 博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获得者,兼任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事、湖北省信息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信息分析、竞争情报、信息资源配置与管理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提纲 ? ? ? ? ? ? ? ?

绪论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信息组织与检索 信息分析与服务

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发展 领域信息化 信息化能力评价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 绪论

? 社会信息化

? 信息化能力及其表现 ? 信息化能力和竞争力 1.1 社会信息化

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

柱。

? 社会信息化的典型表现——人类社会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 信息要素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不是依赖物质材料的增加和新能源的开发,而是依赖信息力量的推动。

? 《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2 信息化能力及其表现

? 国家信息化——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 国家信息化能力——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快慢的差异程度。 ? 企业信息化——企业以业务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 企业信息化能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基础条件、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信息化进程快慢的差异程度。 ? 信息化能力的表现形式 ?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能力

信息系统开发一般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信息畅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率利用,信息系统进入使用阶段后的任务是对信息系统进行运行管理和维护。

? 信息组织与检索能力

信息组织是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根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使其成为有序状态的过程。信息检索是一种有目的和组织化的信息存取活动,是对信息集合与需求集合的匹配与选择。 ? 信息分析与服务能力

信息分析是在大量搜集原生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处理和评价,形成对经济决策或其他社会活动有参考利用价值的信息成果。其本质在于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 ? 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发展能力

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能够改造传统产业,带动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产业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代表了继农业、工业、服务业之后社会发展的方向。 ? 领域信息化能力

领域信息化是要以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的方式,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教育信息化等。

?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当前,信息意识空前高涨,但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情况依然普遍存在,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因此,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 信息化能力的表现是多层面的,还可以从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文化、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加以考察。 ? 信息素养

即对信息的获取、加工整理、分析、评价、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它既涉及信息内容本身,也涉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应当具备如下能力:知道何时需要信息;知道解决特定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知道如何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知道如何组织、分析处理、管理和评价信息;掌握运用信息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技能。 ? 信息意识

即人脑对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作用、价值等的认识和反应。它决定了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一个具有强烈信息意识的人,通常对信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对信息价值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 信息文化

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形态,人类思维方式和观念的变革、社会文化的结构性变革主要是由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而形成的全新的社会基础结构所导致。典型表现:信息和信息技术大量介入人类的生产、生活、娱乐、管理与决策等领域,强烈地影响

着人们的世界观,促进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 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IT创新有多种实现途径。在新IT的形成和扩散中,一般可分为技术领先者、技术追随者和技术后来者。技术领先者和追随者通常可以尝到先行者的甜头,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技术后来者不能获取因先行而产生的利益,但仍可从“后发优势”中获利。 1.3 信息化能力和竞争力

?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竞争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生产、生活乃至娱乐的各个领域。

?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争取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并获得有利的产销条件而发生争夺、较量、对抗的经济关系。

? 企业竞争力——生产者以比竞争对手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其他参数生产和销售自己的产品和劳务的能力,或者企业争取用户和争夺市场的能力,决定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基本格局和最终结果。企业竞争力一般是由品种、质量、价格、信誉和服务五个要素构成。 ? 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获取利润、谋求生存、持续发展的能力。表现在:一是对最终产品中的顾客利益有突出贡献,创造顾客价值;二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具有独特性。

? 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能力系统或能力的特殊集合,企业竞争优势的差异是由于企业能力不同造成的。企业各种能力中的核心部分,可以通过整合和外向辐射等,作用于企业的其他各种能力,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挥和整体能力效果。 ? 对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判别 20世纪

60年代 看成本 70年代 讲质量 80年代 强调速度 90年代 突出服务

21世纪 创新(知识&信息资源) ? 信息化能力对竞争力的影响

? 社会信息化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资源、新的财富和新的社会生产力,也带来了国际社会新的竞争方式、竞争手段和竞争内容。 ? 信息经济区于传统经济形态的根本特征: ※ 信息成为主导资源。

※ 信息成份大于物质成份的产品和服务占主导地位。 ※ 信息市场成为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

? 企业竞争优势有多种表现,如人才优势、资金优势、技术和设备优势、经营方式优势、原材料优势、信息优势等,但在信息时代里归根结底表现为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所营造的信息优势。也就是说,谁取得了信息优势,谁就获得了在市场上生杀予夺的主动权。 ? 例如:

? 关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一切与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关的信息主要涉及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战略等方面。显然,这些信息是为竞争目的而专门采集来的,并且经过深加工发生了增值。充分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是企业信息化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有助于企业在信息化社会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提升竞争力。

? 以IBM公司为例,IBM公司曾经列出12个竞争对手,对其加以跟踪和研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IBM公司对市场竞争趋势的判断出现重大失误,忽视了当时迅速发展的个人计算机革命,仍然认为大型主机硬件设备的研制开发会给公司带来持续的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公司终于陷于严重的困境中,在1991年至1993年,IBM公司的亏损超过147亿美元,成为美国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净亏损户。1993年1月,IBM公司新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盖斯特接任,他提出要“立即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研究”。通过努力,IBM公司增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对抗竞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全球市场上客户们的需求,公司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二、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 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 ?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2.1 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信息系统及其类型

? 信息系统主要是指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信设备、信息资源、信息用户等组成的人机系统。它不仅能管理信息,而且能搜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输信息,必要时还能向有关人员(特别是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

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型四层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