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_期末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7:17: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论道家自然观对于现代科学的启发

摘要:道家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学派,而其自然观在中国古代也独树一帜,流传广泛,甚至于对两千多年后的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阐明道家自然观的深刻内涵,解释了道家这种“道法自然”的自然观对于人工智能以及生态科学的启发。

关键词:道家;自然观;人工智能;生态科学

1 引言

自然观,指的是人们对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和观念,也可以说是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1]。不同的学派、国家和宗教,一般会有不相同的自然观。譬如在基督教教义中,自然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经过六天分别创造出了光、空气、陆地、飞鸟、野兽以及人类,这是唯心主义的自然观[2]。而在古希腊哲人眼中,事物是由单一的物质本原构成,这个物质本原,泰勒斯认为本原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是“无定”(一种虚拟物质),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气”,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这种物质本原“浓聚”或“稀散”的结果,这是另一种自然观[3]。

纵观人类自然观的发展,可以说,自然观和自然科学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在人类文明的初期,由于科学发展水平落后,最先出现的自然是神话中的自然观。之后自然科学发展,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现象。其中,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朴素的哲学自然观、形而上学自然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到现在,自然科学相比于之前,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于是唯物主义自然观也成为了共识,而这种自然观反过来也在影响着科学的发展。[4]

在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中,道家作为一个代表性学派,其思想影响深远,流传于后世,本文就主要论述道家的自然观对于现代科学的启示。

本文第二章介绍了道家自然观的内涵,第三章分析了道家自然观对于现代的

启示,第四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2 道家自然观的内涵

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经》中,首次提出了“自然”这个用词。陈其荣先生指出: 在老子之前,并未形成“自然”这一术语, “自”和“然”是分立的,把他们合在一起,其原本意思,乃是两个字意思的叠加,即“自”指“自己”, “然”就是“如此”[5]。这里提到的“自然”,主要出自《道德经》里面的名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法”的意思是以某种东西作为准则,为动词名词化的用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居住在地上,需要遵守大地的法则,大地要遵照天的法则,天要遵照“道”,而“道”本质上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依托于谁而独立存在。

这句话也能反映出老子的自然观,也就是自然是自然而然存在的,不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万物是自然而然存在于此的,要想让万物恢复秩序,就需要放弃人类的管理,任其自由发展。

总体来说,道家的自然观可以分为三个层面[6]。

第一个层面是,道家认为,自然的本质是生养万物并任万物自由生长。在道家哲学中,世界万物并没有一个创造者或者决定者,神不是万物和人类的主宰,或者说,世界上不存在创造世界的一个神,这个世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陈鼓应、白奚先生指出: “老子第一次把宇宙间的一切都看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用自然论取代了目的论。”[7]这里,还可以参考《道德经》里面的论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句话介绍了老子认为的“道”,所谓“道”是种先于天地产生的东西,不受任何影响,始终保持本来的面目,根据这个“道”形成了这个世界。粗浅来解释的话,“道”可以说成是世界万物的“道理”,但是还不仅仅如此。

第二个层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与万物是平等的。在《道德经》中,有这样的话:“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可以说,在这里,老子已经脱离了以人为中心的传统观点,而是认为人只是天地中的一个种群,对自然界的“道”无法施加影响[8]。这个

论点,在庄子那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庄子把天地看作了人与万物的母亲,是自然界生养了人与万物,他有这样的论述:“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可见,庄子在这里显得更加谦卑。

第三个层面,人对待自然应该有的态度。道家强调要因循自然,不可强行施加影响。正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处在天地之间,既然不算是什么特别的存在,也就不应该肆意对自然施加影响,只有放弃人为,因任自然,才有利于自然的和谐。这一点,在道家的执政思路上也能体现出来,也就是类似“无为而治”,“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思想。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道家讲求的无为,绝对不是过分消极,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过度施加影响,顺应事物的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道家讲究无为,其实也是为了“无不为”,单纯的把道家定义为消极显然欠妥[9]。

3 道家自然观对现代科学的启发

道家这种“无为”的自然观,对现代社会有许多方面的启发,无论是治国上还是个人修养上,都能给现代人很多的营养。不过,在这里我要讨论的不是这些较为明显的方面,而是道家自然观对于科学发展的影响,现在学术界对其研究不多,因此比较有研究的必要。在本章中,我将分别介绍道家对于人工智能以及生态科学两方面的启发。

3.1 道家自然观对人工智能的启发

3.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10]可以算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目的是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甚至可能超过人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