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5 0:25: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出示图片。 黄山海拔约1865米香山海拔约1865米 泰山海拔约1865米华山海拔约1865米 2、比大小出示 万 千 百 十 个 1 8 6 5 黄山 5 7 5 香山 1 5 3 3 泰山 2 1 5 5 华山 如图所示,三位数比四位数要小。 3、谁最高 万 千 百 十 个 1 8 6 5 黄山 1 5 3 3 泰山 2 1 5 5 华山 4、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 万 千 百 十 个 1 8 6 5 黄山 1 5 3 3 泰山 学生填一填 ( )<( )<( )<( ) 5、讨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6、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7、明确: (1) 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2) 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活动二练一练 在里填上“<”或“>” 1074 846 389 982 5102 5184 (1) 学生独立练习 (2)交流想法,着重说一说最后一题。 活动三:试一试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 独立思考 (2) 讨论:这么多的数,怎样能很快地从小到大排列呢? (3) 交流解决问题的步骤 (4) 独立完成 想一想: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 活动四:p28~29练一练1~6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板演。 二次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有多少个字 教学内容:有多少个字 - 16 -

教学目的: 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时间: 一、 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084 982 3756 4184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注意什么? 二、 知识新授 1. 让学生自读课本p30的文章。 2. 学生小组估估这个故事有多少个汉字呢? 3. 小组回答,指名汇报方法。方法一:每行约有10个字,数数每段有多少字,有多少段。 方法二:右栏大约50个字,左栏是右栏的两倍。 4. 完成“估一估,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 完成p31“练一练”1~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 总结课堂。 五、 报置作业 二次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的: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具体感受大数的意义,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数学活动,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的意义 教学难点:几个数的排列 教学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一看,读一读 (1) 看图写数:2003 2040 (2) 读数:二千零三二千零四十 (3) 你拨我写同桌合作,一人拨珠,一人写数 活动二:找规律出示题目 (1)388,389,,,392,393 (2)3260,6370,,3290,,3310 (3)5725,5825,,,6125 1.找规律2.独立填写3.交流,评议 活动三:说一说 1、在小组内先读数307 754 371 7594 - 17 -

2、说一说,“7”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3、汇报,交流 4、猜一猜淘气的书可能有多少本? 活动四:小兔吃萝卜 1、故事引入2、连一连 2、在小组内读一读,写一写4、交流读写数的方法 5、小结易错的地方。 活动五:数学游戏转一转,比一比 活动六:实践活动有多少片树叶? 1.先估计50或100片树叶占多大面积,再估计所有树叶有多少片,在小组内交流。 2.实际数一数有多少片 想一想:怎样数得又快又对,设法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 单元反思: 第四单元:测量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的: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铅笔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教师板书:1m=100cm 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活动二: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习- 18 -

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板书: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1千米有多长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的: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验1千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米尺、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二.玩中学 1.走一走。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小黑板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小黑板: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 19 -

4.读一读。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 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填一填。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2)(小黑板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i. 公路边的里程碑 ii. 摩拖车的速度表 iii. 限速标志 iv. 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三、学中做:完成43页的第1题、第2题。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3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图片、挂图。优秀的作业、作品……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你将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 1.你学到了什么?(1)出示图1,看图说一说。 读出每所学校的人数。 说一说那所学校的人数最少,那所学校人数最多,哪两所学校的人数比较接近。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