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7:56: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正确认识激励性评价

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因此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而在过程评价中,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重视激励与改进功能的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最终实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如何进行激励性评价是新课程下的重要问题。

那么什么是激励性评价呢,通过查阅资料我得知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激励性语言应具备哪些作用呢?从本身的概念上来看评价应具备激励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进行激励、鼓舞,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鼓起学生的勇气和力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法国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究竟激励性评价怎样应用呢,我们常常听到“很好!”“你真棒!”而在新课程标准普遍在教学中应用的今天,对学生的评价已经摒弃了从前的单一的,千篇一律的语言,显然“好!”“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这些语言从表面上看,是对学生的肯定,有激励作用,一次两次可以,时间久了,学生会感到厌烦,因为对所有的学生千篇一律的鼓励语言,学生会认为教师的语言不丰富,缺乏感染力,失去了对这门课的兴趣。因此激励性评价应具备多样性。如:当我看到一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时,“你真棒”这个评价似乎显得有些吝啬,于是我说:“瞧!这聪明的小脑瓜,这是要当发明家啊!”大家笑了起来,我看到了那个学生抑制不住的喜悦,写满了他的脸颊。

此外,激励性评价还应具备导向性,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评价适用于不同状况下,评价本身应具备导向性,即使学生有所失误,教师也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目的在于让学生找到失败的归因,不是失败结果,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规避负面的自我评价和心理。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难免有失败和挫折,让学生在历练中学会

学习,才是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那么激励性评价就应充当这个过程的引路标。在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不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被指名回答问题,却不敢回答,这些都是传统的评价方式留下的弊端,学生做错了,教师批评两句,或是不予置评,都是寻常所见,因此学生会面对很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应给予学生自信,给学生指名找到正确结果的方法,并且在小的进步中慷慨的给予激励性评价,才能使学生走出自卑的阴霾。

激励性评价要具备发展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而激励性评价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不仅要关注学生现阶段的成绩、表现,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鼓励学生去发现、探究与质疑,有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时,应鼓励学生去创新、去改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