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09: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路基路面工程

一、名词解释

1.路床 2.面层 3.路基干湿类型 4.路基工作区 5.最佳含水量 6.标准轴载 7.第二破裂面 8. 基层 9.分离式加铺层 10.设计弯沉 二、简答题

1.路基横断面形式有哪些类型?

2.是否可以采用不同性质的土作为路基填料? 3.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简述路基沉陷及其原因。

5.陡坡路堤可能的滑动形式有那些?产生滑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冲刷防护有哪些方法和措施?

7.什么是挡土墙?怎样对挡土墙进行分类? 8.路基排水设施有哪些?

9.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有哪些结构类型? 10.垫层有哪几种类型?各起什么作用? 三、论述题

- 1 -

1. 1. 答题要点:最佳含水量能得到最好的压实效果,这是因为:当土中含水量较小时,主要为粘结水,形成包裹在土颗粒外围很薄的水膜,土颗粒间的摩阻力较大,因而土颗粒难以挤密,不容易压实。随着含水量逐渐增大,水在土颗粒间起着润滑作用,土体变得易于压实。若土中含水量进一步增大,土中空隙被自由水充盈,压实效果反而降低。因此,只有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好的压实效果。实际工作中,当填料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时,可以在整型工序前12~24h均匀洒水,闷料一夜后再行碾压;如果填料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应翻拌晾晒或掺石灰,使含水量略大于(0.5%~1.0%)时进行碾压。

为什么最佳含水量可以获得好的压实效果?怎样控制含水量?

2. 在重复荷载作用下,路基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形结果?为什么?

路基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将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每一次荷载作用之后,回弹变形即行消失,而塑性变形不再消失,并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累积逐渐加大,但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每一次产生的塑性变形逐渐减小。产生的变形结果有两种:

①土粒进一步靠拢,土体进一步逐渐密实而稳定; ②累积变形逐步发展成剪切破坏。 出现哪一种变形结果取决于三种因素:

①土的类别和所处的状态(含水量、密实度、结构状态)。 ②应力水平(亦称相对荷载)。

③荷载作用的性质.即重复荷载的施加速度、作用的的持续时间和重复作用频率。

3. 挡土墙倾覆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增强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性?

:对于墙趾的稳定力矩

?My与倾覆力矩?MLM?之比

?MyL<[K0],挡土墙就不稳

定;如果

?M?M

yL

<0,挡土墙就会倾覆。

增强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的措施主要有: ①拓宽墙趾

- 2 -

在墙趾处拓宽基础以增加稳定力臂,但在地面横坡较陡处,会因此引起墙高增加。 ②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

改缓墙面坡度可增加稳定力臂,改陡俯斜墙背或改缓仰斜墙背可减少土压力。在地面纵坡较陡处,须注意对墙高的影响。

③改变墙身断面类型

当地面横坡较陡时,应使墙胸尽量陡立,这时可改变墙身断面类型,如改用衡重式墙或者墙后加设卸荷平台、卸荷板,以减少土压力并增加稳定力矩。

④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

4. 挡土墙产生滑移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增强挡土墙的抗滑稳定性?

5.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有哪些结构类型?如何选用?

6. 在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结构设计中,轴载换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四、分析与计算题

1.某砂类土挖方路基边坡,?=27°,c=13.90KPa,?=16.90KN/m,H=7.0m,采用边

3

坡1︰0.5。假定[Kc]?1.25。

①验算边坡的稳定性;

②当Kmin=1.25时,求允许边坡坡度; ③当Kmin=1.25时,求边坡允许最大高度。

2.某新建公路某路段,初拟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26cm,取弯拉弹性模量3×104MPa;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砂砾,厚25cm,回弹模量500MPa;垫层为天然砂砾,厚度25cm,回弹模量300 MPa;路基土回弹模量30 MPa。试求该路段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3.公路自然区划II区某二级公路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基层为水泥稳定砂砾,垫层为石灰土,水泥混凝土板平面尺寸为4.5m、长为5.0m,纵缝为设拉杆的平缝,横缝为不设传力杆的假缝。初拟板厚h=23 cm,取弯拉强度标准值为fr=5.0 MPa,相应弯拉弹性模量为Ec=3.1×10MPa。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标准轴载累积作用次数为Ne=1500×10

4

4

- 3 -

轴次,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Et=178MPa。

① 计算荷载疲劳应力? ② 计算温度疲劳应力?

③ 验证该路面结构能否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疲劳作用。 4.某路段路基填土高度220cm,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当量厚度88cm,路基工作区深度280 cm,问原地基是否承受车辆荷载?为什么?

5.某路堤填料??42?,边坡1:1.45,砂类土,判断该路堤是否失稳。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路床:

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是指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8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部分。路床分上、下两层: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3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上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30-8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下路床。

2. 面层:

直接与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与基层和垫层相比,承受行车荷载较大的垂直压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还受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水温稳定性,耐磨,不透水,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读和粗糙度。 3.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的干湿类型是指路基在最不利季节所处的干湿状态。路基的干湿类型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 4.路基工作区:

在路基的某一深度处,当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路面重量引起的自重应力之比很小,仅为1/10—1/5时,车辆荷载引起的应力可以忽略不计,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5.最佳含水量:

使土体产生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量,称之为最佳含水量。 6.标准轴载:

路面设计以汽车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用BZZ-100表示,需要将混合交通的各种轴载和通行次数按照等效损坏的原则换算为标准轴载的通行次数。

- 4 -

7. 第二破裂面:

往往会遇到墙背俯斜很缓,即墙背倾角α很大的情况,如折线形挡土墙的上墙墙背,衡重式挡土墙上墙的假象墙背。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想墙背滑动,而是沿着土体的另一破裂面滑动,这一破裂面称为第二破裂面。而远离墙的破裂面称为第一破裂面。 8. 基层:

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压力,并把由面层传递下来的应力扩散到垫层和土基,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扩散应力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水稳性和平整度。 9.分离式加铺层:

在旧混凝土面层与加铺层之间设置由沥青混凝土、沥青砂或油毡等材料的隔离层,这样的加铺层称为分离式加铺层。 10.设计弯沉:

路面设计弯沉是根据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确定的,相当于路面竣工后第一年的不利季节,路面在标准轴载100KN作用下测得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二、简答题

1.答题要点:路基横断面形式分为路堤、路堑和半挖半填路基三种类型。路堤是指路基设计标高高于原地面标高需要借土填筑而形成的填方路基;路堑是指路基设计标高低于原地面标高需要实施开挖而形成的挖方路基;如果路基一侧填筑而另一侧开挖,则称为半挖半填路基。

2. 答题要点:性质不同的土一般不能混合填筑,只能分层填筑。允许砂类土、亚粘土、砾石等在混合状态下填筑,取土场内这些类型的土的天然混合物可以直接用来铺筑路基。

3. 答题要点: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1)自然因素:地形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条件,路基土类别,植被发育情况等。

(2)人为因素:荷载作用,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方法,养护措施等。

4. 答题要点:在路基表面垂直方向上产生的较大沉落,称为路基沉陷。产生路基沉陷的原因主要有三:①路基填料不良;②施工压实不够;③地基强度不足。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