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8:41: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5. 答题要点:陡坡路堤可能出现的滑动形式有三种情况: ①基底为岩层或稳定山坡,路堤沿接触面滑动;
②基底为较软的覆盖层山坡,下卧基岩较陡,滑动有两种可能,一是路堤连同覆盖层一起沿基岩滑动,二是路堤沿接触面滑动;
③基地为较软的岩层,滑动也有两种可能,一是沿软的岩层某一最弱的结构面滑动,二是沿接触面滑动。
陡坡路堤整体滑动的主要原因是:
①路堤填筑前未清表或未挖成阶梯状;②路堤上方山坡排水不畅;③坡脚未进行必要的支撑。
6. 答题要点:冲刷防护一般分为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两类。
直接防护主要是对河岸或路堤边坡采取包括砌石、抛石、石笼、浸水挡墙、土工模袋等直接加固措施,以抵抗水流的冲刷,特点是尽可能不干扰或很少干扰原来的水流性质。
间接防护主要是修筑顺坝、丁坝、格坝等导流结构物,改变水流性质,迫使水流偏离被防护路段,彻底解除水流对局部堤岸的冲刷破坏作用。
7. 答题要点:挡土墙是支撑路堤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结构物。 根据挡土墙设置位置不同,可以把挡土墙分为路堑挡土墙、路堤挡土墙、路肩挡土墙、山坡挡土墙。
根据挡土墙的结构不同,可以把挡土墙分为重力式、加筋土式、悬臂式、扶壁式、锚杆式、锚定板式、柱板式等多种结构形式的挡土墙。
根据墙体材料不同可以把挡土墙分为石砌挡土墙、砖砌挡土墙、水泥混凝土挡土墙、木质地土墙。
8. 答题要点:路基排水设施分为地表排水设施和地下排水设施两大类: 地表排水设施主要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倒虹吸、渡槽等。 地下排水设施主要有盲沟、渗沟、渗井等。
9. 答题要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结构类型有:① 分离式加铺层;② 结合式加铺层;③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④将旧混凝土板破碎成小于4cm的小块,用作新建路面的底基层或垫层,并按新建路面设计。
- 6 -
10. 答题要点:垫层按其所起的作用分为排水垫层、隔离垫层、防冻胀垫层等。 ①排水垫层:排除渗入基层和垫层的水分,防止路基过湿而影响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采用砂砾碎石等松散颗粒材料。
②隔离垫层:隔断地下水向路面结构层内移动。一般采用粗粒料或土工合成材料。 ③防冻胀垫层: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需要考虑防冻胀最小厚度要求。 三、论述题
1. 答题要点:最佳含水量能得到最好的压实效果,这是因为:当土中含水量较小时,主要为粘结水,形成包裹在土颗粒外围很薄的水膜,土颗粒间的摩阻力较大,因而土颗粒难以挤密,不容易压实。随着含水量逐渐增大,水在土颗粒间起着润滑作用,土体变得易于压实。若土中含水量进一步增大,土中空隙被自由水充盈,压实效果反而降低。因此,只有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好的压实效果。实际工作中,当填料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时,可以在整型工序前12~24h均匀洒水,闷料一夜后再行碾压;如果填料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应翻拌晾晒或掺石灰,使含水量略大于(0.5%~1.0%)时进行碾压。
2. 答题要点:路基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将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每一次荷载作用之后,回弹变形即行消失,而塑性变形不再消失,并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累积逐渐加大,但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每一次产生的塑性变形逐渐减小。产生的变形结果有两种:
①土粒进一步靠拢,土体进一步逐渐密实而稳定; ②累积变形逐步发展成剪切破坏。 出现哪一种变形结果取决于三种因素:
①土的类别和所处的状态(含水量、密实度、结构状态)。 ②应力水平(亦称相对荷载)。
③荷载作用的性质.即重复荷载的施加速度、作用的的持续时间和重复作用频率。 3. 答题要点:对于墙趾的稳定力矩
?My与倾覆力矩
?ML之比
?M
?M
yL
<[K0],挡
M?土墙就不稳定;如果
?M
yL
<0,挡土墙就会倾覆。
增强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的措施主要有: ①拓宽墙趾
在墙趾处拓宽基础以增加稳定力臂,但在地面横坡较陡处,会因此引起墙高增加。
- 7 -
②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
改缓墙面坡度可增加稳定力臂,改陡俯斜墙背或改缓仰斜墙背可减少土压力。在地面纵坡较陡处,须注意对墙高的影响。
③改变墙身断面类型
当地面横坡较陡时,应使墙胸尽量陡立,这时可改变墙身断面类型,如改用衡重式墙或者墙后加设卸荷平台、卸荷板,以减少土压力并增加稳定力矩。
④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
4. 答题要点:沿基底的抗滑力与滑动力的比值,即抗滑稳定系数KC <[KC],挡土墙就不稳定;如果KC <0,挡土墙就会产生滑移破坏。
增强挡土墙抗滑稳定性的措施主要有:
①采用倾斜基底,倾斜基底与水平面的夹角?0不宜过大,以免基底下墙趾前发生剪切破坏。一般土质地基?0≤1118′36″(1:5);岩石地基?0≤1826′06″(1:3).
○
○
②基底设置凸榫,利用凸榫前的被动土压力增加抗滑稳定性,凸榫后缘至墙踵连线与水平线的锐夹角≤?,凸榫前缘至墙趾连线与水平线的锐夹角≤45???2。
5. 答题要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结构类型有:① 分离式加铺层;② 结合式加铺层;③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④将旧混凝土板破碎成小于4cm的小块,用作新建路面的底基层或垫层,并按新建路面设计。
①当旧混凝土路面的损坏状况和接缝传荷能力评定等级为中或次,或者新旧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不同、接缝形式或位置不对应或路拱横坡不一致时,应采用分离式混凝土加铺层。
②当旧混凝土路面的损坏状况和接缝传荷能力评定等级为优良,面层板的平面尺寸及接缝布置合理,路拱横坡符合要求时,可采用结合式混凝土加铺层。
③当旧混凝土路面的损坏状况和接缝传荷能力评定等级为优良或中时,可采用沥青加铺层。应根据气温、荷载、旧混凝土路面承载能力、接缝处弯沉差等情况选用合适的减缓反射裂纹的措施。沥青加铺层的厚度按减缓反射裂缝的要求确定。
④如旧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等级为差时,宜将旧混凝土板破碎成小于4cm的小块,用作新建路面的底基层或垫层,并按新建路面设计。
6. 答题要点:将混合交通的各种轴载和通行次数按照等效损坏的原则换算为标准轴载的通行次数。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Ni等效换算成标准轴载当量作用次数Ns的换算公式:
- 8 -
Ns??Ni(式中:P—标准轴载重,P=100KN;
Pin) PPi?i级轴载重(KN);
?—反映轴型(单轴、双轴或三轴)和轮组(单轮或双轮)影响的系数;
n—与路面结构特性有关的系数。
因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路面的结构特性不同,损坏的标准也不同,因而?和n的取值各不相同。
⑴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
①当以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Pi的作用次数ni均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
N??C1C2ni(i?1kPi4.35) P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标准轴载,KN;
P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k—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
C1—轴数系数,C1?1?1.2(m?1),m是轴数。当轴距大于3m时,按单独
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距小于3m时,就考虑轴数系数;
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②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50KN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Pi的作用次数ni,均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
PN'??C'1C'2ni(i)
Pik8式中: C1—轴数系数,C1?1?2(m?1);
??- 9 -
?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⑵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中:
凡是两轴六轮及两轴六轮以上车辆包括前后轴均应换算成标准轴载。对于两轴四轮以下车辆,因其轴载在混凝土板内产生应力很小,引起的疲劳损坏可以忽略不计。
PNs??Ni?i(i)16
100i?1n式中:Ns—100kN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Pi—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双轴-双轮组成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级轴载的总
重(kN)
n— 轴型和轴载级位数;
Ni—各类轴型i级轴载的作用次数,次/d;
?i—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i=1;单轴-单轮,?i=2.22×103Pi?0.43;
双轴-双轮组,?i=1.07×10四、分析与计算题
1.参考答案:
①边坡最小稳定性系数Kmin?1.425>[Kc]?1.25,该边坡稳定; ② 当Kmin=1.25时,最大允许边坡坡度为1:0.37; ③当Kmin=1.25时,边坡允许最大高度H为7.6m。 2.参考答案:
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Et?136.24 MPa 3.参考答案: ①荷载疲劳应力?pr?5Pi?0.22;三轴-双轮组,?i=2.24×10?8Pi?0.22
?3.12MPa
②温度疲劳应力?tr?1.27 MPa
③验证该路面结构能否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疲劳作用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