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堂笔记整理(中国农业大学高启杰老师主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41: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导论

1、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农业推广人员通过沟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村居民,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愿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农业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

2、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在农业推广沟通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从而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愿改变行为、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3、当代世界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一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二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三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四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4、农业推广组织框架模型。

6、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

1) 直接功能:增进农村人口的基本知识与信息;提高生产及生活技能;改变观念、态度和行为;增强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2 ) 间接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 第二章 创新的采用与扩散(☆)

1、对创新、采用、扩散三个概念的理解。

(1)创新:创新是一种被某个特定的采用个体或群体主观上视为新的东西,它可以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思想。

(2)创新的采用:创新的采用是指某一个体从最初知道某项创新开始,对它进行考虑、做出反应、到最后决定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在农业生产中,它通常是指个体农民对某项技术选择、接受的行为。

(3)创新的扩散:创新的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过程。(四要素:创新、传播的渠道、时间、社会系统。)

2、两种扩散曲线及其表示方法。 3、创新采用过程及其阶段。

1)认识阶段:农民初听到或通过其他途径意识到某项创新的存在,但未获得此项创新详细的信息,农民不一定相信创新的价值。从未知到意识到阶段。

2)兴趣阶段:农民看出该创新同其自身的生产或生活的需要与问题相关,对他有用且可行,,从而对创新表示关心并产生兴趣。

3)评价阶段:农民利用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联系自己的情况对创新进行初步评价,并对其利弊加以权衡。

4)试验阶段:经过初步评价,确认了创新的有效性,农民在农场进行小规模的试验。

5)采用阶段:农民根据试验结果决定对创新的采用还是放弃。 4、采用者的类型。

创新者:见多识广,敢于冒险。

早期采用者:较有威望,受人尊敬他人乐意向其咨询 事情。

早期多数:深思熟虑,审慎决策,是晚期多数的重要 联系对象。

晚期多数:资源不足,对创新持有怀疑态度,一般是 出于压力才采用创新。

落后者:资源短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5、采用率的决定因素

1)、潜在采用者对创新特性的理解——相对优越性、

一致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

2)、创新决策的类型——个人选择、集体决定、权威决定; 3)、沟通渠道的选择——大众媒介、人际沟通;

4)、社会系统的性质——社会结构、系统规范、意见领袖、沟通网络; 5)、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

6、创新精神及相关因素:社会经济特征、个性特征、沟通行为特征??

7、扩散过程及其阶段:突破阶段(出现创新者)、关键阶段(出现早期采用者)、自我推动阶段(早期多数者出现)

、浪

峰减退阶段。

8、创新的特性:相对优越性,一致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 9、创新决策的类型:个人选择,集体决定,权威决定。 10、沟通渠道的选择:大众媒介,人际沟通。

11、社会系统的性质:社会结构,系统规范,意见领袖,沟通网络。 第三章 农业推广基本方法 1、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